一、课程简介
《甘肃导游》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也是学生“双证”毕业中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毕业生未来从事导游、讲解员、景区管理、景区规划与设计及旅游行政工作的基础。
该课程全面介绍了甘肃省省情、十四个地州市概况以及各市州旅游资源以及重要的旅游景区信息,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在培养旅游人才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遵循OBE理念,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培养目标,在授课中采用课堂教授、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以批判性思维认知、辨析、评价甘肃省旅游全貌,使学生能够奠定甘肃省旅游基础,坚定学习旅游管理和从事旅游方面工作的信心。同时,通过深刻了解掌握甘肃旅游概况,感受甘肃传统文化、红精神、一带
一路倡议、甘肃故事、甘肃力量等,感受作为新一代青年旅游人的责任和担当。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其独特的敦煌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黄河文化、红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具有源头性、包容性、垄断性、不可替代性的特征。课程中这些优秀文化将附着在景区景点、历史文化、特资源等具象符号,向学生传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红旅游资源体现爱国爱党情怀。甘肃是红文化资源大省,是全国12个重点红旅游省区之一。“甘肃是一片红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是红军长征的主要途径地和会师地,这里有作为红军实现大会师、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重心战略大转移的标志地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会宁;有打开红军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之门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等著名的红历史遗址遗迹;也有以玉门油田、刘家峡水电站、酒泉航天城等展现出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教育纪念地,这些红物资文化遗产及精神内涵共同构成了甘肃省丰厚的红旅游资源。
这些内容都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显性“灌输”,帮助学生了解红历史。
2.人文旅游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甘肃历史文化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成就了中华文明的精髓绵延至今。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平凉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在甘肃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更是把华夏文明追溯至8000年以前。天水、庆阳、陇南、定西章节中所涉及的景区景点代表的始祖文化课程将隐形“浸润”到学生的每堂课学习中,带学生了解甘肃身后的始祖文化底蕴,塑造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长城文化独树一帜,甘肃境内古长城长达3654千米,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17.2%,位居全国第二;石窟文化首屈一指,甘肃有石窟337座,全国六大石窟中甘肃有三个;黄河文化天下闻名,黄河古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彩陶,在甘肃出土并形成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彩陶文化,是国内保存彩陶类器物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品位最高的省份。课程中的酒泉、嘉峪关、张掖、临夏等章节中涉及的景区景点将给学生系统阐释甘肃境内长城文化、石窟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思考。
3.丝路文化,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甘肃是丝绸之路的主干路段和枢纽。丝绸之路东西贯穿甘肃全境。伊、天、基、儒、释、道六大宗教在此汇合,古代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古伊斯兰文明四大文明在此交融。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现境内遗存的众多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服饰、宗教、习俗等景点、遗迹、民族民俗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交流、交融的结晶。“丝路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
流融合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分布课程各章节的丝路遗址遗迹、民族民俗等,帮助学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树立文化自信。
4.甘肃工业及现代产业,培养工匠精神。甘肃矿产资源查明储量的114种,其中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0种。白银(铜城)、金昌(镍都)、嘉峪关(钢城)等都是因矿得名、因企设市的。瓜州是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的风光发电基地,现风电装机容量1493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9万千瓦。课程中重要讲授的玉门油田、酒泉航天城、刘家峡水电站等景区景点让学生了解甘肃为中国工业及现代化产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培养工匠精神。
5.崇尚科学,遵循自然规律。“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副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甘肃省是除了海洋旅游资源之外拥有其他
所有类型地质旅游资源的省份。课程中涉及的丹霞、溶洞、石林、雅丹、黄土高原等众多地质旅游景区,讲解词创作和讲解实践训练中都将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讲解构造原理,教会学生对各类神话传说故事合理处理,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崇尚科学。
6.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课程中的金昌、白银、庆阳、酒泉等章节中着重讲解这几座城市近代发展历史,尤其是从资源枯竭到转型发展旅游的内容和课程中的各地景区类型横向比较分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7.辩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课程中从首章给学生灌输甘肃式旅游大省的概念。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度位居全国第五位,文旅产业位居全省十大生态产业之首,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甘肃。到课程尾章总结甘肃省旅游业在“十三五”期间的成就与问题,“十四五”规划等,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甘肃旅游发展的得与失,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正确的职业观。
三、案例课信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