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一个极富彩感的名字。看
到它。立刻让人想到《山丹丹花开红艳
艳》这首歌,眼前会立刻跳荡出炫目的
火红。2008年,王丹凭借她在《大爱无
言》中的上佳表现,书写了其艺术生命
中红彤彤的“大年”。
王丹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
县的一个农村。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
代里,热爱戏曲的父亲没有实现自己
当演员的梦想,做了一名医生。每到农
闲,尤其是逢节日庙会、婚丧嫁娶,村
里的小戏班就会热热闹闹唱起来,父
亲常会抑制不住地粉墨登场。四五岁
的王丹性格外向、能歌善舞、喜欢表
现.自然也不会放过赢得掌声的机会。
从此,大戏正式开场前人们总能在台
上看见她的身影。王丹对戏曲最初的
热爱由此萌生,并愈渐浓厚。
..1l岁那年,偃师县曲剧团团办戏
开始招生。闻听消息的王丹瞒着家
人偷偷去考了试,却迟迟没盼到通知
书,后来才发现被父亲悄悄扣下了。倔
强的王丹开始赌气,不再去上学。父亲
实在拗不过,便和她展开了一次真诚
的谈话。“你去学戏可以,但一定要做
好吃苦准备。无论今后遇到什么困难,
记住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千万别后
悔。”王丹认真地点点头。
如愿以偿进入了戏校,王丹格外
珍惜。1986年,她又接受了曲剧名家
周玉珍的亲自教诲和指点。周玉珍觉
得王丹嗓子亮、模样俊,是个好苗子,
就建议她去考洛阳戏校,还收她做了
干女儿。1987年,王丹洛阳初试顺利
通过,正当她满怀希望准备复试时,母
亲被确诊为癌症。这一灾难让全家人
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十四岁的
王丹突然之间成熟懂事了。父亲将王
丹送到省艺校附近的小旅馆安顿好
后,就匆匆回家去了。由于来得晚,小
旅馆已经没有空房了,服务员就用四
个小茶几支了个临时床位。王丹每天
跟着其他考生和家长一起乘车、考试、
吃饭,只有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在外的
孤寂感才会时时袭来,对病痛中妈妈
的惦念更让她默默流泪。这一次.王丹
没让父母失望,最终以全省专业第二
名的好成绩被学校录取。王丹每天早
起晚睡,其中的辛苦努力都一一体验,转爱无言》剧照摄影/孟飞舟.,澜
21
也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唱腔念白功力和训练有素的形体表现力。
1990年,经过四年专业训练的王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这时,踌躇满志的她对未来充满了梦想。这时候,省豫剧三团到学校来挑学生。初试王丹被顺利挑中。不巧的是,复试那天,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影响到嗓音的正常发挥,也让她遗憾地止步于三团门外。每每想起此事,家人朋友都觉得惋惜:“如果那时候没病多好!”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闻听此事,偃师曲剧团的团长和业务主任亲自来到家里。诚恳相邀,并许诺,只要愿意进团,把王丹三年来的学费、生活费全部报销。而且进团之后马上就顶大梁,当主演。的确.“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对演员来说,舞台实践很重要,演几个大戏的收获要远比在大团跑几年龙套强得多。这样的诱惑让王丹很难拒绝。
果然,进团半年,王丹就开始陆续接演重要角,主演了《白毛女》、《三子争父》、《刘全进瓜》、《金银情》、(--下陈州》、《光棍与寡妇》、《攀龙附凤》、《小姑贤》、《马胡驴》等剧,有的还被音像社录像出版发行。十年的历练,大量的舞台实践,让王丹在艺术上逐渐成熟起来,也让她学会了思考,开始琢磨人物的内心,表演也从最初的外在模仿向内在传神转变。王丹陶醉在舞台和她的角里,生活得单纯而快活,直到开始恋爱、结婚、生子。
王丹在团这十年,也正是戏曲遭受巨大冲击和困难的时间,县级剧团的生存更是举步维艰。偃师曲剧团亦未幸免。家庭的重负,单位效益的困窘,让歇完产假的王丹不得不开始考虑新的选择。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为主演,荣获不少奖项,25岁就当了副团长,也有了偃师市政协委员的荣誉,但夫妻同在一个单位,她不得不面对生计问题。
这一时期,戏曲茶楼已经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河南各个城市,格外火爆。王丹考虑再三,和丈夫商量之后。决定停薪留职,到洛阳去唱茶楼。也许正是有了这一次的大胆出走,才
让之后的她有了面对压力的勇气,有
人物
了破釜沉舟的胆魄,有了社会生活的深厚积淀,有了之后的种种机缘。
2001年,王丹来到洛阳。多年来的满足现状和固守一地,已让她不敢独自出门,直到丈夫帮她好安身之地,带她熟悉好公交路线。置身于茶楼这样的陌生环境,王丹觉得有些不适应。好在点她节目的人还不少,这让她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渐渐沉浸在一种自我满足里。直到有一天,一件事情给她当头一棒。
一天,王丹照常按时到茶楼等候。一个初次到来的女老板显得很阔绰,除了王丹,所有的演员她都点了唱。在一旁候场的王丹觉得很没面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茶楼老板也觉得奇怪.就上前询问。那位老板的回答简单而不屑:“我不喜欢听曲剧f,’虽然曲剧的魅力及深厚的众基础无可置疑,个别观众的喜好也并不能代表什么,但这句话还是深深刺伤了自尊倔强的王丹,也让她开始清醒与反思。第二天,她就到附近的音像店买来一些豫剧光盘学习。刚开始,对豫剧很陌生的王丹经常掉板,还被人戏称为“掉板大王”。可要强的王丹认定的事不会轻言放弃,她想方设法来谱子,跟着光盘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练习。而且王丹学习还有个原则,就是买最原版的资料。《卖苗郎》就学张宝英的,《泪洒相思地》就学李金枝的,用她的话说就是“要学就学最正宗的、味最纯正的”。正是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让王丹对豫剧愈发热爱,演唱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也都称赞她豫剧比曲剧唱得还好1
2003年.王丹应朋友相邀到北京发展.并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观众。在朋友们的鼓励下,王丹参加了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擂台赛。虽然离开舞台几年,但是茶楼的实践却让王丹经历了另一番锻炼。果然,王丹凭借一段《泪洒相思地》轻松荣获擂主。之后,在《梨园春》版的《红灯记》排
演中,王丹又以优异的表现争得出演“铁梅”一角的机会。2003年7月.《红灯记》在省人民会堂正式与观众见面。又一次登上熟悉的舞台,又一次体会到沉醉其中的舒畅,又一次赢得观众如潮的掌声。这些,都让王丹从内心涌
起一种冲动——回来。
可回到哪里呢?原来的剧团状况
依然,生存都艰难,要想排演一个真正
演员舒畅属于自己的剧目真是太难了。冷静下
来的王丹又回到了北京。自己开了饭
店,同时经营茶楼生意,并打出了“赏
中原文化,品美味佳肴”的招牌,一面
维持生计,等待机遇;一面借机传播河
南文化,也为喜欢河南戏的客人提供
享受的平台。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
年,王丹和丈夫每天忙忙碌碌,笑迎宾
客。虽然生活有了不少改善,但是王丹
心里总觉得怅然若失。
2006年9月,根据北京的城市规
划,王丹的饭店也被拆迁。以后怎么
办?正当王丹对未来迷惘之际,她又迎
来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转机。
一天,安阳县豫剧团的王永
军——曾在北京茶楼一起T作过的同
行给千丹打来电话,说:“安阳县委县
政府投入几十万,准备排演一个现代
戏《大爱无言》。现在团里正在面向全
省寻应征女一号吴新芬的演员.来
应聘的人不少,可戏都快该排了,还没
到合适的。我觉得你的条件气质都
比较符合,要不回来试试吧!大不了花
个路费。”
这个消息让王丹平
静的心湖再掀波澜,压
抑已久的激情被再次激
发。第二天,王丹就坐着
火车匆匆赶了回来。在
宾馆楼梯,王丹迎面正
碰上该剧的作曲耿乇卿
(曾与偃师剧团合作)。
见过导演,自荐完毕.一
场简单而严格的考试开
始了。一段《香魂女》。千
丹唱得情真意切,深得
作曲赞赏。导演听完.立
马拍板决定“就她了”,
此时。在外奔波的编剧
孔凡燕正带着挑选来的
演员往回赶。经过再次
考试,同场pk,王丹被定
为最终人选。
争取到这样难得的
久久难以平复。安排好住处,王丹立即
开始投入排练。读剧本,学唱腔,揣摩
人物,分析角。一个多月的辛苦排
练,王丹终于又站到了舞台上o2007
年元月12日,《大爱无言》一经上演,
即赢得强烈反响,广受赞誉。之后又荣
获“河南省五个--I程奖”及第二届
“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并被文化厅
确定为2008年度省重点加工剧目。戏
剧评论家荆桦专门给编剧写了一封
信,称该剧是“五好剧目”,对-于丹的表
演深表赞赏。原文化厅厅长郭俊民在
文章中说:“王丹很好地把握住了吴新
芬的性格,充分展示出了这位女性金
子般的心灵。她的一颦一笑、言语运
用、举手投足、神态表情都十分地道,
做到了分寸适度,恰到好处。她的演唱
博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掌声,充分说
明在观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007年6月,王丹以该剧其中
一折参加全省第5届青年演员大赛,
获得金奖;7月,应全国双拥办之邀,
《大》剧作为建军80周年献礼作品进
京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进行录
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艺
术报》、《青年导报》、《河南日报》等多
家媒体都给予了广泛关注。戏剧界专机会。王丹激动的心情王丹在《大爱无言》中饰吴清芬摄影/孟飞舟
22
家称赞,《大》剧是“现代豫剧的成功突破.先进文化的重要成果”,很有震撼力,其艺术水准之高、演出效果之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一位河南籍的观众看完之后,一直等到王丹卸完妆,拉住她的手,以最淳朴的语言反复表达着她的感动和对王丹艺术的热爱。
2008年9月,为参加河南省第l l 届戏剧大赛,经过再次修改后的《大》剧由安阳市和安阳县豫剧团联合演出,仍由王丹饰演女主角。用编剧和作曲的话说就是:“这个戏如果没有王丹,就会大打折扣”。11月11日的比赛堪称完美,王丹的表现也能打个满分。在第二天的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对该剧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异口同声的肯定与赞扬,对王丹也是不惜赞誉之词,对其形象、身段、唱腔进行了全方位的肯定,认为她的气质贴近人物,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表演自然大方、真实感人。《大》剧获得金奖自然在意料之中,而主演王丹获得一等奖也早就没有任何悬念。
回顾两年多来的排演创作过程,王丹感慨颇深。她说,这个戏带给自己的决非仅是奖项、赞誉、鲜花、掌声,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艺术的提升,全身心创造的艰辛与快乐。
演员对角的生动刻画首先来源于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与全情融入。只有走进人物内心,才能把握其灵魂与精神。王丹说:“虽然以前饰演过那么多角,可只有这个角让我一下子就喜欢、感动了。”细细读过剧本与资料,吴清芬那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常常让王丹心绪难平.潸然落泪。而与人物原型实实
在在的短暂接触与深入交流,更让王丹深深感受到了这位女性的伟大,也捕捉到了人物内心最真最美的东西。
有一次演出结束,生活原型吴新芬王俊景夫妇与大家一起聚餐。王丹看见吴新芬面前放着一双筷子、一个勺,先喂丈夫一口,自己再吃一口,那种自然幸福让人感动。第二天,王丹正好与住在对面房间的王俊景碰个正着,便掏出在~起合影的照片.很自然地递了过去,瞬间才又意识到他没了双手,便想到要放到他的西服口袋里,可又发现他的西服口袋的线根本就没
拆开。这才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把它
放到你里面衬衣的口袋里吧!”每每想
起这些场景,王丹的眼睛总是红红的,
心里酸酸的。对于早已为人妻、为人母
的王丹来说,她能真切感受到吴新芬
的不易、朴实和伟大。对生活的悉心体
验、对人物的深入了解,更激发了王丹
对角的热爱。每次排演,王丹都将自
己融入在角中,全情体味释放着内
心情怀。
当然,要想吸引感染观众,最重要
的还是运用艺术手段对角进行恰如
其分的刻画。虽然以前演过不少角,
但大都是别人演过了的,“吴清芬”才
算是王丹真正创造的第一个角。没
有了模仿与参考,同时也挣脱了束缚
与羁绊。王丹将自己多年的人生感怀
和艺术积淀融入这个角,展示出她
深厚的艺术创造功力。
在戏曲“四功”之中,唱腔居于首
位,这是刻画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在
《大》剧中,王丹的唱腔占据了绝对的
比重。正如大赛评委所谈到的,《大》剧
的音乐既充满浓郁的豫剧韵味,又有
着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时代感,可以说
是目前豫剧唱腔中音域最宽、难度极
高的唱腔。尤其是女一号的演唱。跨越
两个八度,旋律或凄美婉转、或激越奔
放、或深沉悲凉,感情起伏跌宕。音区
大开大阖,还在多处采用了难度极高
的低音演唱,最低一直降至低音3,这
在过去的豫剧音乐里是很少敢触及
的。即使是其中的大段吟唱,也与以往
不同,旋律性很强。有大赛评委问作曲
耿玉卿:为什么把乇丹的唱写得难度
那么大?耿答:首先是艺术表现的需
要,而且王丹有这个实力。我要为她创
造展示的空间和平台。的确,王丹有灵
气、悟性好、能吃苦、肯用功,这些特质
都使得她能够不断向自己的潜能挑
战。经过《大》剧的磨练,我们充分领略
了王丹的演唱功力,她的演唱可谓字
清、腔纯、板正,声圆熟,腔彻满,情感
浓郁。张弛有度,将曲情传达得淋漓尽
致。
比如“回家”一场,当王俊景向吴
新芬父母讲明事情缘由后,原本怒气
丛生的老父亲突然进屋,拿出一瓶酒,
23
人物
想起女儿七年来的不易,不禁老泪纵
横、痛哭失声。面对父亲敬给自己的这
碗酒,吴新芬突然跪地.颤抖着接过来
一饮而尽,凝结于胸的万般滋味顷刻
间喷薄而出,“喝下了这杯浓烈酒”,首
句以滚白起腔,“酒”字从弱渐强,一直
达到高音5,高亢激越中传达出人物
情怀释放的酣畅。父亲的谅解和意想
不到的举动让吴新芬百感交集,七年
来独自支撑的艰难,七年来未与家人
联络的矛盾。七年来对亲人的无尽思
念和忐忑,全因一杯酒而消解全无。
“好妈妈紧紧拉住女儿的手,严厉的老
爹爹此时此刻多么温柔。想不到他会
敬我一杯酒.多少难还的亲情债他都
一笔勾。这杯酒斟满了父母的宽厚,这
杯酒滋润着女儿的心头。这杯酒冲走
了心中的泪水,这杯酒洗尽了几年的
忧愁。”这几句唱腔摆字疏密有致,“字
情”与“声情”结合完美。王丹的演唱收
放自如。感情拿捏得恰到好处,气息饱
满而不粗放,勾勒细腻而不纤穰,浅吟
低唱中流淌出人物对父母深深的愧疚
与自责、幸福与辛酸。王丹的演唱饱含
真情,口中有曲、心中有曲、面上亦有
曲,观众每闻至此,都禁不住潸然泪
下。专家称赞,王丹的演唱是传统唱法
和现代歌唱技巧的完美结合,是从传
统豫剧腔向现代豫剧唱法的很好过
渡。
在表演上。王丹最初也曾遭遇到
困惑与煎熬。除了强化内心戏,贴近自
然的生活化表演。王丹还努力寻求具
有舞蹈性的动作,以强化戏曲表演的
特与美感。因为“戏曲者,以歌舞演
故事也”(王国维),齐如山也提出“国
剧原理”即“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在
这方面,导演和王丹都作了极大的努
力。既有从传统演化而来的戏曲身段,
又有经过创造性提炼与美饰的生活动
作,极具观赏性。她的舞台呈现,既有
不事雕琢的清新质朴,又有着浓妆淡
抹总相宜的典雅大气。
最值得称道的可谓“婚礼”一场中
“梳头”这段戏。“没有婚宴的笑语喧
哗,没有洁白的新娘婚纱;没有鸳鸯锦
被铺床榻,却有两朵红云罩双颊。这场
爱少了些花前月下,这场爱也没敢惊
动爹妈。自己决定自己嫁,相爱的人儿
随笔
沉甸甸的四卷《毛时安文集》放在手上。一本一本看着那很感性、很诗意
的分卷题名叫大地苍茫》、《美丽的忧伤》、《海上星空》、《在有风和无风的日子里》)—一0里有一种很温暖、很满足的“成就感”。那是得到了我所佩服的好友写的书才有的感觉。
时安兄笑说:“哎,书可不能自得呀!”我说:“没问题,我交篇读后感不就得了?”
于是,案头、枕上、车中、厕里……一篇一篇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一种很享受的状态。然而读着读着,我突然惶恐起来,因为我愈读愈不知道这个“读后感”该怎么写了。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似曾相识而实则相当陌生的广袤森林,这里边固然有我熟悉的花木繁茂、河流奔腾。但还有太多我不熟悉的异树奇
葩,有太多我不知道从何方发源又流向何方的滔滔溪流,还有那氤氲流动的雾气后面还隐藏着几许未曾见识过的奥秘胜境I I l·l l如果是纯粹的“来此一游”,或采花捕蝶,或随兴而歌,或狂奔乱跳,或大呼小叫,那当然都惬意潇洒,可以饱览而归。但如果要说出个子丑寅卯,道出个来龙去脉,那可就不那么好玩了。
过去也知道时安兄笔锋所涉领域甚广.但没想到他对这些专业进入这么深,写下了这么多大块文章,发表了这么多煌煌高见。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影视、美学理论、文化建设……以我的孤陋浅见,对于所涉领域,他都不是一般的“客串玩票”。而是登堂入室、真知灼见的当行之论。无论是对“重写文学史”的主张和深入论述,还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描述与批判,乃至对上海画派画家画品赏鉴乃至文化意涵的
阅读毛时安
开掘,都令人有登山I临海、启悟顿开之
感。哪怕隔着二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具
体的环境条件时过境迁。但其思维的
角度、深度和缜密诗性的表述依然令
人神往、令人受益。比如他在“重写文
学史”的论辩中对“历史事实”、“历史
材料”和“历史文本”三个概念的辨析
和三者关系的厘清.对历史“可知”与
“不可知”关系的思辨表述(《历史,永
恒之谜》:“修复历史真实性的努力和
真实性的实际不可能完全修复性就构
成了历史文本结构时的一对永恒矛
盾”),都言简意赅.鞭辟人里,使我这
●姚金成
毛时安I左)姚金成【中)罗怀臻I右)
个对历史既着迷又困惑的外行有茅塞
顿开之感。还有对中西文化中人生哲
学和艺术境界的对比研究(《人生哲学
与艺术境界》).对中国油画百年历程
的文化解析(《大地?苍茫》《油画与文
化》),对文学批评的批评(《批评家的
失误及其他》等)……上世纪80年代
以来文学艺术界一次次的风生潮起在
他的笔下几乎都有生动而真切的反
映。在我的眼里,他无疑是个矫健的弄
潮者。他的声音,代表了一种高度、一
种姿态,折射了上海乃至中国文坛在
时代变革洪流中沉浮变迁的身影。岁
成为一家。享受着丈夫为我梳理秀发,这份温馨这份挚爱陶醉着女儿家。”细腻婉转、柔情缠绵的唱腔与人物此刻的丝丝柔情水融。王丹在此运用了一些富有雕塑感的造型和极具舞蹈化的表演,边唱边舞,对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既合乎戏曲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又诗意地传达出主人公此时幸福甜蜜又有几分辛酸的情怀;既避免了单调的内心情感昭示.又有着以少胜多的简练,
令人回味无穷。王丹将柔美的唱腔和
写意化的表演结合得极其完美,不但
对人物做出了形象生动的传达与阐
释,而且营造出静谧凄美的戏剧情境,
令观众无不闻之落泪,观之动情。
王丹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作,将吴
清芬这个善良、温柔、坚忍的新时代伟
大女性形象塑造得生动而感人,在让
人们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心灵也得以
24
净化。“吴清芬”因为王丹的传神演绎
而光彩夺目.王丹也因“吴清芬”的成
功塑造为豫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新
的艺术典范。
十年的舞台生活,八年的沉寂守
望,对王丹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一种财
富。<;大爱无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
熟的王丹。
(作者单位:安阳文化艺术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