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民歌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徒歌等特征。
解放初期陶鹏改编过的《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长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浅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
据载,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百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多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号子头根据其嗓音,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
派。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2. 《乌苏里船歌》
《乌苏里船歌》是黑龙江省民间的一首民歌,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革命歌曲。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这首歌主体部分依据的赫哲族民歌“嫁令阔”调,在赫哲族中家喻户晓,流传十分广泛。它是一首一曲多用的民间曲调,有多种内容的歌词。多首名称不同的赫哲族民歌都用这首曲调演唱——如在1959年第12期《歌曲》上发表的赫哲族民歌《狩猎的哥哥回来了》,以及《想情郎》、《我的家乡多美好》、《等阿哥》等,都是同一首曲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
3. 《新货郎》
《新货郎》是一首东北民歌,原唱者是中国民族歌唱家郭颂,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郭颂,
辽宁沈阳人,擅长演唱东北民歌,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活跃在民族声乐舞台上,相继创作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越走越亮堂》等反映东北民族特的歌曲50余首。《新货郎》是一首融抒情与叙事一体的歌曲,描写了山区售货员售货的场景,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山村的变化。
“.....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秋衣秋裤后头垛,又可身来,又暖和。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挠痒痒的老头乐.....”
4. 《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我国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傣族乐曲,词作家、诗人倪维德作词。1979年,词作家、诗人倪维德先生在芒市坝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对地在竹林中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芦丝声声,诗人诗兴大发之际,挥笔写成《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词。该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那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
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该曲以葫芦丝演奏的轻音乐版本最为常见,其他乐器也有过演奏。其中从艺术性和民族性方面讲,以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老师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老师的版本最为经典。
5. 《小河淌水》
云南山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美妙的边陲之歌,源自云南的弥渡,曾被称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这首山歌柔和而又深情,细腻的描绘出一位少女深深的情意,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
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演唱者感情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圆润甜美。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出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高潮的地方,回肠荡气的呼唤,柔情万千的呼唤,情真意切的呼唤,情绪饱满、真挚。
6.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重新修改记谱,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7. 《茉莉花》江苏
《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8. 《茉莉花》河北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
1997年秋,主席访问美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