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银川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质检试卷(一模)
1. 《尚书•盘庚》中有“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的记载;武王伐纣檄文《牧誓》中指责纣王信任“多罪逋逃”之人,放任其“俾暴虐于百姓”;《尚书•周书》有“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等记载。这可以说明( )
A. 早期国家已有民本思想的实践 B. 商周统治者敬天保民思想
2. 汉代政府通过减赋税、省开支、开放官仓来赈济灾民;武帝统治期间,曾两次由政府组织灾民移徙就食,以度灾荒;东汉时,朝廷更是鼓励官员和吏民出钱出谷,协助救灾。这些社会救济措施的出现( )
A. 反映了外儒内法的理念 B. 有赖于“均输平准”制度的实施
C. 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 D. 缘于全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
3. 唐朝每榜所取进士人数,不过二三十人,且多有士子与考官交通之情形;南宋理宗宝祐四
年,登科录载祖上三代履历完整的进士有570名,其中三代皆不仕者307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了( )
C. 程朱理学成为正统 D. 家族门第观念已然瓦解
4. 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家规、族规、乡约、行规等均需呈官批准、拓印盖章方才有效;基层组织的公产也需报官存案、立户领契、缴纳赋税方为合法。这说明了清代( )
A. 基层组织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补充 B. 契约文书取代律法成为基层治理依据
C. 中央政府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 D. 乡约族规的制定推动法治社会的建构
5. 如表是清代后期福建、广东出国契约华工人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时段 | 总人数 | 年均 |
1801-1850年 | 32万人 | 6400人 |
1851-1875年 | 128万人 | 5.12万人 |
A. 沿海城市化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 B.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C. 劳动力跨国流动成为就业新主流 D. 政府开始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
6.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A. 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 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 D. 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7. 1922年5月,彭湃到广东海丰地区开展农民运动,起初并未获得农民的信任,后来通过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量培养农运人才,一年后,运动区域迅速扩大,农运会成员从数十人增加到二十余万人。这一变化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
A. 提升了农民阶级的文化素养 B. 壮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C.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快速发展 D. 依据革命实际调整斗争策略
8. 1986年,有西方记者评价中国农民企业家“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管理一家工厂,不知道如何做财务报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然而,他们的企业却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D.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 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指出:雅典的立法权仅限于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人;鼓励煽动并滥用贝壳投票,放逐贤能之士;以抓阄或轮流方式决定公职人选,年年换人,造成城邦的混乱。这表明雅典( )
A. 公民意识日益淡薄 B. 贤能之士遭遇排挤 C. 官员素质急剧下降 D. 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10. 1556-1665年是西班牙政治、神学、法律、经济、地理、古典文学等各种著作频出的时代;英国诗人哈勒姆评论说:“菲利普二世治下的西班牙,在学术上远超出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这表明当时( )
A. 启蒙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B. 西班牙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海外扩张开阔了学者研究视野 D. 西欧浪漫主义流派开始盛行
11. 18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埋怨梳毛机导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无以持家,并且呼吁雇主们抛开偏见和私利,禁止使用机器;但即便是开明的雇主,虽承认机器对工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可他们仍认为机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否则意味着行业的衰落。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 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 劳资双方因利益不同开始对立
C. 议会改革形势迫在眉睫 D.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2. 如图是人类文明发展以来,三种不同经济时代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同产业所占比例的变化( )
A. 反映了人类获取财富的主要方式的变革 B. 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C. 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持续发展 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和谐共生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中期(1000-1300年)西欧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随着城市财富和人口的增长,市民阶层为争取自身权益展开了一系列斗争……这些斗争,在经济上动摇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庄园制农业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上削弱了与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则与封建王权保持着利益和意识形态上
的一致。与此同时,西欧国家的王权在向封建领主不断发起进攻时,鼓励城市和市民阶层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依靠市民阶层的财政支持和政治合作,王权逐渐取得了对封建领主的优势,为近代中央集权君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明末江南市民阶层为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掀起了多次的抗争。市民阶层把东林党人作为自己的政治代言人,知识分子也学会了依靠市民阶层的力量来对抗专制权力。崇祯四年(1631年)苏州府颁布了“为永革布行承值当官碑”,明确宣布废止各级政府官员和吏胥人等对江南工商业者巧取豪夺的特权,从而在客观上承认了江南市民维权斗争的合法性,这是江南市民社会趋向成熟的表现。
——摘编自许苏民《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17世纪中西大分流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新中国初期,国家对城市市民社会组织体系进行了重构,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以强大的市民社会组织体系为依托,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市民社会组织的重构》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中期西欧市民社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江南市民社会形成的背景,并指出其与中世纪中期西欧市民社会发展的不同。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构市民社会组织的意义。
银川景点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山东省旅游景点分布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历史主题,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就设计理念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历史主题,线路应列出具体景点,说明须史论结合。)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国共合作抗日的需要进行改编。在改编谈判中,共产党虽然答应了国民党提出的红军改名称、换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统一编制等要求,但始终坚持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权和指挥权。在八路军各级职务配备上,坚持“党指挥”的原则,只允许国民党向八路军派驻联络人员。在军事指挥上,八路军坚持独立自主实施军事行动,只同意国民党有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的协商权。改编不久,中共中央发现军队中军阀作风等不良习气有所滋长,中央军委立即在八路军中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此后,八路军积极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敌后进行游击战,牵制和打击日军。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屡遭失利,八路军却在敌后越战越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最终完成改编,出师抗日,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摘编自丁家琪《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谈判斗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背景及其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历史意义。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并攻破了德军“大西洋壁垒”。盟军快速向东推进的同时从战俘营解放了大量苏联战俘,而苏军在其占领区也解放了大量英、美战俘。各国都迫切希望本国战俘能尽快被遣返回国,这促使美、英政府与苏联政府就相互遣返战俘问题进行谈判。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了尽快将各自营地上的盟国战俘遣返回原籍国的协定。苏联政府要求无论苏联战俘意愿如何,必须将其全部强制遣返回苏联。5月,三国在德国莱比锡进一步商讨遣返细节并缔结相关协定。协定执行初期,美英两国按照苏联政府的要求进行遣返,然而1945年9月后,美国以“一切战俘都有选择是否被遣返的权利与自由”为准则,不再认同并停止了强制遣返苏联战俘的做法。
——摘编自李旋《二战后美国的苏联战俘遣返政策之转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战俘遣返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战俘遣返政策变化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冼夫人(512-602年),岭南越族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隋书》记载其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众。夫人多筹略,抚循部众,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当时,岭南地区农业经济大部还处在“火耕水褥,无有蓄积之资”的生产水平。冼夫人引入中原农耕技术,积极提倡“尽力农事”,使得当地农业生产有了显著提升。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番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文帝降勅委托冼夫人招慰亡叛。她以九十高龄亲载诏书历十余州,宣述圣旨,抚慰民众。冼夫人把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年节在庭中展示,并告诫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卒,谥曰“诚敬夫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