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范文参考
除夕夜万家团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观众见面。喜气洋洋、欢乐吉祥的基调与新春佳节温馨的气氛相呼应,将祝福与欢乐送进千
家万户。
这是走过35个春秋的央视春晚,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个央视春晚。
节目形式与题材虽各不相同,节目精神却高度统一,都在用各自的方
式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新时代赞歌。
歌曲《赞赞新时代》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的新时代,日新
非诚勿扰张慧月异绽放漫天的光彩”,愿大地生机青山绿水常在,愿大中国成为我
们实现梦想的辽阔舞台;
故宫“网红”单霁翔院长亲自站台、张国立做国宝介绍人,讲述
了巨幅画作《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
人故事,这是中国“丝绸之路”的文物,更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
的重要历史见证;
杂技《沙场砺兵》以象征手法展示了过去一年军队的变革发展,
国防力量空前提振的成就,使力量型杂技节目获得全新的精神意蕴和
艺术风采;
《幸福新起点》站在当下,对未来继续建设好祖国表明了决心和
信心;《我和2035有个约》寓意着举国上下正在为“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继续努力……
除了内容表达上体现我国在新时代方位上、在新思想引领下的
“新成就、新变化、新气象、新目标、新征程”,这次央视春晚还通
奉献精神的名人名言过舞台表现形式的突破与创新,融入大量“国际元素”,激荡起人们
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演无人机、无人艇、无人
车大秀,体现了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出的科技硕果;
央视春晚历第一个中非演员联合出演的小品《同喜同乐》,生动表现了中非人民友谊,中国援建铁路对非洲发展的深刻影响;
俄、意、英、美、法等众多国际一流歌唱家与中国音乐家同台高唱《我爱你中国》,熟悉的旋律,不同的演绎,余音绕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20年央视春晚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主线,把年味儿做浓、把家国情做深、把幸福感做足、把新希望做强,让我们在“全民大联欢、普天同喜庆”的欢乐祥和中,感受新时代的气息,抒发新时代的豪情。容祖儿资料
“新时代的号角中再一次出发,歌声和汗水一路挥洒;中国梦的旗帜下再一次出发,追梦的人们雄姿英发。”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春风,迎着万里长风,向着梦想出发!
【篇二】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范文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除夕夜播出的央视xx春晚,不但主打“家庭收视”概念,更设置了四个外景分会场。而整场晚会大量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的“混搭”,东西南北各地民俗文化符号的涌入,让这场春晚显得年味儿十足。华阴老腔一声吼,震撼了全场,唱得气势磅礴,唱得观众热血沸腾;唱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也唱出了非遗文化的生机与气场。
其实,在整个春晚舞台,非遗元素不胜枚举,比如歌手萨顶顶演唱歌曲时,云南彝族舞蹈演员所带来的海菜腔和跳菜舞就是非遗。据介绍,海菜腔是滇南四大腔之首,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跳菜舞,是云南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仪性舞蹈。他们极富地方特,又富有生命力。
非遗元素的融入,彰显了古老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正如萨顶顶接受采访时所称:“感谢来自云南南涧的跳菜团
队、‘花腰歌舞’的团队,这两个团队在这个节目中表现出了民族的
文化和自豪感,这个点特别重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春晚在以往节目编排的基础上,创新性
的融入了具有地方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
式巧妙地与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相结合,让世界观众能够欣赏并了解
到中华大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非遗上春晚,具有多重内涵。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所
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
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
场所。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保留了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的痕迹
与活力,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尊重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
保护老祖宗筚路蓝缕的历史胎记,也是传承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智慧与
才华。
作为全国民众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夜饭”,端上非遗这道菜,显
得不但不违和,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不难想象那种场景,当彝族人
看到本民族的海菜腔和跳菜舞,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万分。而其他民
族的同胞,同样不会生疏,而是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
族的丰富多彩。
央视春晚受众多,影响大。非遗上春晚,可水准传播非物质文化
遗产,让中国的非遗不但在中国留下美名,在全世界都会引来注重。
众所周知,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文化遗产。作家冯骥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抢救和保护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冯骥才担忧:
“就当前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破坏。”诚然,文
化遗产国宝,是国粹,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是必须善待的好东西,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座宝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
液深处。我们在致以敬意和温情的同时,还应该思考,如何在创新中
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使之焕发风采。在春晚这个大舞台上,非物质
文化遗产并非毫无生气的老古董,还融入了现代文明气息,越来越多
的人注重春晚,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显然更有未来。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如果把传统文化比喻称奔腾不息的漫长河流,那么今天我们致力于保护好非遗,通过各种场合尊重和传扬非遗,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会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窥一斑而知全豹,非遗上
春晚,令人欣慰,值得拍手称快。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够
将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还能创造更美好的精神家园。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歌词【篇三】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范文参考
截至20xx年即壬午xx的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已经举办了整整xx届。正如大家都已理解到的那样,由的电视媒体所
承载的这台晚会,已然与“吃饺子”和“放鞭炮”一样,具有了节日
民俗的文化意味。
生活在这个以电视传媒为重要标志的现代社会,一个电视频道在
一种特殊时刻所播放的一台文艺节目,成为凝结这个时代人们年节心
理的一种文化符号,似乎是一个奇迹,细想却是历史的必然。
不过,正是对于这样一台电视晚会,人们的理解和期许,与晚会
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精神,确乎存有着较大的反差。晚会本
身的备受注重,与人们对晚会永无休止的更高期望,包括历届晚会之
后纷至沓来不乏苛刻的种种批评,都证明着这台晚会的无比重要与极
其难办。可年年难办还得年年必办,否则老百姓不会答应。这就向我
们提出了一个关乎社会审美而不止于艺术审美的理论问题,即理应怎
样理解和看待这台晚会。给这台极为特殊的电视文艺晚会以一个大家
井冈山简介
都能认同的基本说法,从而在准确定位其美学身份的基础上,促使其
更好地为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年节服务。
xx年来,每年春节一过,相关“春节联欢晚会”的品评议论,也会纷至沓来。这理应说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好事情,说明大众对于这道精神年夜饭的注重与需求,的确到了非常普遍的水准。但对其品评议论,有很多却超出了对于一台联欢晚会的要求。概其要略,就是众口难调。
问题的症结,主要还不是对晚会本身节目质量的要求,而是牵涉到晚会节目由形式到内容的“花”所构成的包括节目的取舍标准与审美尺度。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审美情趣,特别是怀有不同联欢晚会理念的亿万观众,这的确是一个矛盾复杂的棘手问题。因为没有对这样一台性质特殊的联欢晚会相对一致的美学定位,所以,议论的话题不免杂蔓,评判的标准难免参差,从而常常使得热心的注重失却实际的意义。
春节联欢晚会的特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名称本身即已定位了形式的属性。那就是,作为一台文艺晚会或者说艺术展演,它首先是为着“联欢”的,而且是为“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年节服务的。“晚会”之前的“春节”与“联欢”两个限定语汇,基本上廓清了这台展演的基本美学特征。换言之,在“春节”期间实行节庆性的“联欢”是它的终极目的,而借“晚会”的形式、假以艺术的内容,不过是年节庆典的一个“支点”、现代年俗的一种“手段”。这就使其在具体的形式构成上,与通常我们所欣赏到的各
种内涵相对单纯正统的艺术展演有所不同。由此而论,春节联欢晚会能够说是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通过电视传媒为中华民族实行节庆联欢而特别搭造的具有特殊目的与意义的艺术展演舞台;是古老的传统年节借现代传媒生发出来的一枝民俗文化之花。
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