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语感。 
2.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了解课文,知晓文意。   
【教学难点】
1.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2.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
听着这优美的乐曲,使我们很自然的想起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
今天我们学习《伯牙鼓琴》,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伯牙和子期之间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āi  wēi  xián
哉    巍    弦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4)图片认读生字
琴弦  巍峨
3.重点字词
志 :心志,情志。   
鼓:弹。
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好啊。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乎字组词语
1.走近作者
列子,名列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2.了解人物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划分节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伯牙鼓琴》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2)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哉  弦  巍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弦 哉
上下结构:巍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山+魏=巍    弓+玄=弦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哉、弦、巍”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哉:斜钩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弦:左小右大,两个部首要相互关照。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巍:山字头不要写的太大。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三、精读感悟
(一)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用文中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意思?阅读课文,你还读懂了什么?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二)探讨、交流、回答。
(1)用文中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意思?
明确: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2)认真阅读课文,你还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B.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C.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D .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我们会说: 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我们会说:
“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5)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