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介入肺脏病学快速现场评价临床实施指南(全文)
人妖rose资料近年来,由于肺癌和下呼吸道耐药病原感染患病率增加,加之疑难病与呼吸危重症在诊断层面的迫切需求,促进了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蓬勃发展,使介入诊断能力成为评价一个呼吸或肿瘤中心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并带动一批新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作为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实时伴随技术”的快速现场评价(rapidon site evaluation,ROSE)技术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为规范和促进“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ROSE”技术的临床开展,专家委员会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制定本《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快速现场评价临床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 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ROSE的定义与工作内容
在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操作中,ROSE是一种实时伴随于取材过程的快速细胞学判读技术。靶部位取材时,在基本不损失组织标本的前提下,将部分取材印涂于玻片,制成细胞学片基,迅速染并以专用显微镜综合临床信息立即判读。其判读内容包括:细胞形态、分类、计数、构成比、排列、相互关系、背景及外来物分析。作为一种细胞学载体,ROSE具备相应功能,包括:评价取材满意度,实时指导介入操作手段与方式,形成初步诊断或缩窄鉴别诊断范围,优化靶部位标本进一步处理方案,结合全部临床信息与细胞学背景进行病情分析与转归预判。而关于ROSE是否能增加介入取材阳性率,目前尚存争议。
2 ROSE临床实践的历史沿革和前景展望
“现代”ROSE用于介入肺脏病学始于1981年,Pak等[1]将“床旁”快速染配合应用于肺部病灶经皮穿刺针吸操作。Pak等[1]能在获取标本后5 min内完成染,于15 min内做出“解释”;使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成功诊断”(原文为successful diagnosis),并提出这种快速染判读技术可提高诊断率(原文为rateof successful diagnosis)。在软性支气管镜介入操作中配合使用“现代”ROSE始于1990年,Davenport [2]提出ROSE可提高经气管针吸操作的“诊断效率”(原文为diagnostic yield)。
2005年左右,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needle aspiration,TBNA)等“内科微创”技术开始普及,这类技术具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适用于部分肺部(纵隔)恶性疾病的诊断,在如结节病、结核病等良性疾病诊断中也具较大意义。如经这类检查获满意标本,则无需进行如纵隔镜、电视辅助胸腔镜及开胸活检等创伤较大的检查。在这类操作中,如何判断是否得到靶标本,所得靶标本是否足够或合适,下一步该如何处理靶标本,甚至能否即刻诊断、缩窄鉴别诊断范围或结合临床信息综合研判病情等问题就摆在介入肺脏病学专家面前。显然,这些“实时反馈”信息其作用不可估量。介入诊断操作中,如获满意靶标本,操作适可而止,不仅节省操作时间和资源,且可减少患者痛苦、创伤及并发症。反之,操作应继续进行并改变操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如能即刻诊断,缩窄鉴别诊断范围或结合临床信息研判病情,则不仅为临床医师确立诊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还可辅助选择靶标本下一步处理方式,包括肿瘤学相关检查如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PCR)、染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
电子显微镜等,微生物学相关检查如特殊染、组织研磨培养等;并辅助选择进一步操作手段,如经过TBNA,ROSE已提供相对明确恶性肿瘤的诊断,并有满意标本用于后续肿瘤学相关检查,则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lung biopsy,TBLB)就不是必须[3]。整个介入诊断操作由此获得优化,故而这期间ROSE技术在欧美得以推广应用[4],并于2010年左右臻于成熟[5-6]。
2010年以来,以虚拟支气管镜(virtualbronchoscopy,VBN)、超细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endobronchialultrasound,EBUS)、支气管镜电磁导航(electromagneticnavigation,EMN)等应用高新技术设备为代表的介入肺脏病学诊疗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7-8]。由于这类技术设备造价较高,操作相对复杂,耗材昂贵,对介入诊断的成功率提出更高要求。加上呼吸危重症救治中对微生物病原学结果的急切需求,使ROSE技术几乎成为欧美现代化介入肺脏病诊疗中心的“标配”。
1997年,克隆羊的诞生震惊世界,它表明单一体细胞可含有几乎全部生命信息,而近几年分子诊断学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细胞学技术得以再次“焕发青春”。目前,细胞学诊断能力几乎与组织学媲美[9],并在许多方面独具优势[10-11]。ROSE片基作为细胞学载体,不仅能用于细胞学判读,本身还是细胞得以保存和用于研究的“宝库”。所有能基于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均可利用ROSE片
基得以开展,包括PCR、FISH、免疫细胞化学、二代基因测序等[11-12]。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尤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进步超乎想象,未来ROSE如何走向尚未可知,并令人期待!
3 ROSE的基本工作条件和设备要求
3.1 ROSE所需设备专用细胞学显微镜,其目镜镜头通常是×10的(即10倍),同时须有×10(10倍)和×40(40倍)广视野物镜镜头;推荐加装×100(100倍)“免油”物镜镜头,此类镜头不仅为观察特征性微生物所必须,且方便获取高质量图文资料。
3.2 图文成像、照相系统须搭载高分辨率图文成像、照相系统,用于出具报告、资料总结、病例回顾、学术交流和临床教学等。推荐将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高分辨率照相机集成在显微镜上作为其图文系统。
3.3 感染病学相关ROSE 原则上需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完成制片与染过程,且判读后,玻片与染液应做特殊处理;操作人员须经生物安全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
3.4 场所要求ROSE须就位于介入诊疗操作现场,实时提供细胞学判读初步印象并实时交流分析;有条件的介入诊疗中心,可装备专业ROSE 室,该室须与介入诊疗操作现场相通或能经无线通讯实时交流,并将显微镜下图文信息实时向介入诊疗操作术者显示。
3.5 操作前准备需备好无菌细胞学专用玻片(须具较强细胞附着性)、吸水纸、无粉乳胶手套、一次性2.5~5mL注射器针头,并将全套DiffQuik(DQ,迪夫)染液分别置于有密封盖玻璃染缸中便于操作。
3.6 玻片的处理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玻片与染液于使用后应按照二级生物安全的规定做相应处理。如需长期留存染后的细胞学玻片,推荐直接置于阴凉干燥处,不推荐使用中性树胶封片以免损失部分细胞学信
息。
4 ROSE的具体工作流程
ROSE是制片、染和判读三个步骤连续进行。由于ROSE需“实时指导介入操作手段与方式”,故实际工作中,制片、染和判读所有过程必须迅速连贯。
4.1 ROSE细胞学片基的制作(制片)
4.1.1 印片(滚片)最常用的制片方式,适用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lung biopsy,TBLB)、组织切割针(如MW-319型王氏针)常规TBNA、黏膜直视下活检、内科胸腔镜直视下活检、经皮组织切割针肺活检等。靶部位取材时,用一次性2.5~5mL注射器针头,将组织粒从活检钳钳杯或经皮组织切割针中挑起来,或从组织切割针(如MW-319型王氏针)尖端推出,在基本不损失组
织标本前提下,在无菌细胞学专用玻片(须具较强细胞附着性)染端三分之一处自内向外涂抹出直径约1 cm的圆形,须薄厚适度。然后,将印片(滚片)后的组织粒仍按常规方式进入病理或检验等相应后续过程,并根据ROSE判读结果优化靶部位标本流向,调整标本的进一步处理方式。
4.1.2 刷片(涂片)适用于普通细胞刷、防污染细胞刷或超细细胞刷的刷检标本,以及痰液、黏稠体液等半液状标本。靶部位取材时,将刷头推出,在无菌细胞学专用玻片(须具较强细胞附着性)染端三分之一处往复涂抹出约1 cm×2 cm的长方形,须薄厚适度。其他环节所需制片(如送交病理科与检验科相关检查的常规制片)仍按常规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