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唱红的⼩曲⼉《照花台》鲜为⼈知的前世今⽣
北京民间有⼀⾸著名的⼩曲⼉《照花台》,因曲调优美,朗朗上⼝,传唱百年⽽不衰。近些年更因德云社郭班主的倾情演唱⽽红极⼀时,被⼴⼤曲友所追捧。
《照花台》被郭德纲改后,唱⽕了
郭班主演唱的是《照花台》的调,填的却是《唐伯虎点秋⾹》的新词。传统的⽼词是:
⼀呀更⼉⾥呀,⽉影⼉照花台,郎君他定下计今天晚上来,叫丫鬟打上了四两酒啊,四两酒那个四碟菜,端呀麽端上来。
⼀碟⼦腌⽩菜呀⼀碟⼦炒⾁丝,⼲炸丸⼦糖醋鱼⼉啊,四个呀菜碟都摆上,单等着我那外边的俏⽪的⼩郎君。
⼀等也不来呀⼆等也不来,不知道郎君你在哪⼉打连台吔,⼿拿着睡鞋⽆⼼把它换,扑簌簌我这眼泪⽌不住地落下来。⼆呀更⼉⾥呀,⽉影⼉⾼,思想起郎君⽌不住好⼼焦,秋波啊杏眼双垂泪,只哭得那两眼赛过那⼤樱桃……
情郎和姑娘约好了夜晚相见,姑娘满⼼欢喜备好了酒菜,谁承想从⼀更盼到五更,不见郎君⾯,姑娘盼
想等待,满腔怨艾,哭成泪⼈;天亮后,情郎姗姗⽽来,甜⾔蜜语⼜是哄,⼜是劝,还请丫鬟帮忙说好话,⼆⼈⽅才和好。
《照花台》调即是由江南传⼊京城的《⽆锡景》调,当地也叫《侉侉调》,吴侬软语,柔美甜糯,以⼀曲描写⽆锡名胜景⾊的《⽆锡景》闻名全国,解放前的⽼明星周璇、吴莺⾳等均演唱过。1964年⾹港长城电影公司拍摄的⾳乐⽚《三笑》中,运⽤了⼤量江南⼩调,《⽆锡景》是被反复使⽤的重要曲调之⼀。
在北京,《照花台》调亦称《怯五更》调,⼜名《想情郎》,是⼀⾸由职业艺⼈在舞台上演唱的著名⼩曲⼉,著名曲艺演员宋⼤红、尹福来、赵俊良、王晓莉及民歌专家李丹书先⽣等均演唱过,并留下了珍贵的录⾳。因为“北京⼩曲⼉”属于民歌、曲艺“两门抱”,所以《照花台》在《北京民歌⾳乐集成》和《北京曲艺⾳乐集成》中均有收录。从⽬前的资料看,我的⽼师赵俊良先⽣的版本最为完整,全须全尾共17段,史料资料价值最⾼。赵先⽣的演唱尺⼨规范,轻松流畅,诙谐俏⽪,极具曲艺特⾊;⽽曲剧演员王晓莉⽼师的演唱属民歌风格,以甜美的⾳⾊,哀怨柔媚,委婉动⼈的演唱,真实地表现出痴情⼥对⽆情男的嗔怪与⽆奈,堪称经典。
离开德云社的演员北京曲艺界⽼艺⼈孙宝才先⽣,最拿⼿的节⽬就是双簧《照花台》,曾为杨尚昆同志演唱,杨主席欣喜之余亲⾃上台接见。孙宝才先⽣演前脸,张嘴、做表情;他的搭档演后⾝,负责配唱。双
簧对⼩曲⼉《照花台》的曲词进⾏了夸张和改编,四碟菜被改成:“⼀碟⼦腌⽩菜呀…⼀碟⼦腌⽩菜,⼀碟⼦腌⽩菜…⼀碟⼦腌⽩菜哎……”循环往复,都是腌⽩菜!令观众捧腹⼤笑。由于流传深⼴,相声中也常拿这⼀段来逗哏。
天津时调《怯五更》与北京《照花台》曲调相同,但节奏由4分之2拍改为4分之4拍,中间被伸长和加花,四碟⼦菜变成了天津特⾊的“咸⽩菜,熬海带,炒虾仁和摊黄菜(炒鸡蛋)”。时调名家魏毓环先⽣宝⼑不⽼,年近⼋⼗岁时仍然演唱得⾼亢奔放,满宫满调,咬字清晰,声声⼊⽿,令⼈赞叹!
⼩曲是妓⼥缩写,“花台”是妓院的隐语
清末以来,北京地区出现了⼤量以妓⼥为题材的⼩曲⼉⼩调⼉,如《青楼悲秋》、《妓⼥悲伤》、《妓⼥告状》、《⼭泉⾃叹》、《情⼈顶嘴》等,在妓院和舞台,长演不衰,内容有的是⾃诉凄凉悲惨的⾝世,有的是渴望正常的婚姻⽣活,还有的描写妓⼥与嫖客之间打情骂俏,⽃嘴怄⽓,格调⾮常低俗。《照花台》表⾯看是描写情⼈约会,⼉⼥情长,但曲名和⼀些曲词却暴露出真相。“花台”即是妓院的隐语,在⽼北京江湖话中,“打连台”意为嫖客在妓院留宿两⽇以上。
试想,好⼈家的⼥⼉哪⼉有好不应⼉地梳洗打扮,摆好酒菜,盼想情郎整宿的,家⼈能不管不问?因曲名本⾝的隐晦和模糊,所以长期以来不为⼈知,连民歌专家介绍此曲时,都着意淡化了歌曲的时代背景。尽管如此,她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唱词,仍然让⼴⼤曲友们恋恋不忘,不愧是⼀⾸优秀的北京
民间⼩曲⼉。
情的唱词,仍然让⼴⼤曲友们恋恋不忘,不愧是⼀⾸优秀的北京民间⼩曲⼉。
据我所知,京城除了“德云社”以外,旧⿎楼⼤街145号的“燕春社”⼩剧场,前海畔的“听荷⾬”酒吧,还能听到⽼北京⼩曲⼉的倾情演唱。
精⼼遴选,每⽇推送,欢迎打开,搜索“长城曲艺⽹”,更多精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