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第八版诊疗方案
方案的制定需要具体、周密的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的考虑。
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是在总结前期经验和参考其他国家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而修订的。
(2019-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具有5个必需基因,包括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刺突蛋白(S)和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它通过刺突蛋白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细胞,而在体外分离培养时,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可被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有效灭活,但氯己定无法有效灭活。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肺脏是主要受到影响的器官,呈现不同程度的实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渗出性肺泡炎。肺部病变区域复杂多样,新旧交错。
肺组织呈现出多种病理变化,包括肺泡腔内的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和透明膜形成,以及渗出细胞的存在。II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并部分脱落,同时巨噬细胞内偶见包涵体。肺泡隔充血、水肿,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隔断裂或囊腔形成。各级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腔内可见渗出物和黏液,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易见黏液栓形成。此外,肺血管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也是常见的病理表现。肺组织还可能出现灶性出血、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以及肺泡腔渗出物机化(肉质变)和肺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
在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方面,脾脏缩小,白髓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坏死,红髓充血、灶性出血,脾脏内巨噬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现象,还可能出现贫血性梗死。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少,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显示脾脏和淋巴结内CD4+T和CD8+T细胞均减少,淋巴结组织可呈核酸检测阳性,巨噬细胞抗原免疫染阳性。骨髓造血细胞或增生或数量减少,粒红比例增高,也可能出现噬血现象。
心脏和血管方面,部分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充血、水肿,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偶见核酸检测阳性。全身主要部位小血管可见内皮细胞脱落、内膜或全层炎症,还可能出现血管内混合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相应部位的梗死。主要脏器微血管可见透明血栓形成。
在肝脏和胆囊方面,肝细胞变性、灶性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血窦充血,汇管区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细胞浸润,微血栓形成。胆囊高度充盈,肝脏和胆囊可见核酸检测阳性。
最后,肾脏方面,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偶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球囊腔内见蛋白性渗出物。近端小管上皮变性,部分坏死、脱落,远端小管易见管型。肾间质充血,可见微血栓形成,肾组织偶见核酸检测阳性。
脑组织出现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发生变性、缺血性改变和脱失,偶尔出现噬节现象。可以看到血管周围间隙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肾上腺出现灶性坏死。食管、胃和肠道黏膜上皮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脱落,固有层和黏膜下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肾上腺出现皮质细胞变性,灶性出血和坏死。出现生精细胞数量减少的不同程度,Ser
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发生变性。
可以在鼻咽、胃肠黏膜、和唾液腺等器官中检测到。
临床表现方面,患者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通常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能会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肢端缺血性坏死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程中可能会出现中低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
轻型患者可能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没有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主要出现在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