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进⼀步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作,确保⼴⼤师⽣⽣命健康安全,对全国中⼩学⽣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
1.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学⽣
1.校园内六坚持:坚持佩戴⼝罩、坚持⼀⽶距离、坚持课间运动、坚持错峰如厕、坚持七步洗⼿。
2.按照指定路线进出学校和教室:上下楼梯尽量不触摸楼梯扶⼿,靠右有序上下楼。
3.课间提醒:课间佩戴⼝罩、杜绝课间追逐打闹,同学之间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搂抱、不串班。
4.卫⽣注意事项:教室保持通风和卫⽣清洁;咳嗽、打喷嚏时⽤纸⼱遮住⼝⿐,注意个⼈卫⽣;错峰如厕后及时洗⼿,注意⼿部卫⽣。
5.随时关注⾃⼰的⾝体状况,若出现发热、咳嗽、乏⼒等症状或者其他⾝体不适,及时向任课⽼师及班主任⽼师报告。
2.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学⽣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的冠状病毒为⼀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所以⼈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醇、含氯消毒剂、过氧⼄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浓度⽓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是什么?
⼈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般认为直径>5um的含⽔颗粒,飞沫可以通过⼀定的距离(⼀般为1⽶)进⼊易感的黏膜表⾯。
飞沫的产⽣: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性操作,如:吸痰或⽓管插管、翻⾝、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肺复苏等。
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液或带⾎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肤进⼊⼈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溶胶传播?
⽓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悬浮过程中失去⽔分⽽剩下的蛋⽩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溶胶的形式漂浮⾄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员;
(4)与病例乘坐同⼀交通⼯具并有近距离接触⼈员;
(5)现场调查⼈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前的流⾏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咳、乏⼒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童及新⽣⼉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等,⽆肺炎表现。从⽬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年⼈和有慢性
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史或居住史;发病
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病学史中的任何⼀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明确流⾏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清学证据之⼀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度同源;⾎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感染性疾病,如⾎管炎、⽪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出门戴⼝罩;
(4)房间通风换⽓;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3.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学⽣
1.洗⼿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什么作⽤?
正确洗⼿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肥皂和清⽔(流⽔)充分洗⼿。
2.七步洗⼿法的⼝诀和要领
(1)内:⼿掌相对揉搓;
(2)外:⼿⼼揉搓⼿背;
(3)夹:掌⼼相对,⼿指交叉揉搓;
(4)⼸:⼸起⼿指,双⼿互握,揉搓⾻头突出部位;
(5)⼤:⼀只⼿握住另⼀只⼿的拇指转动揉搓;
(6)⽴:五指并拢,将指尖⽴于另⼀掌⼼处,旋转揉搓;
(7)腕:⼀只⼿握住另⼀只⼿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3.哪些时刻需要洗⼿?
(1)传递⽂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脏时;
(7)在接触他⼈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4.旅途在外没有清⽔,不⽅便洗⼿,怎么办?
可以使⽤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洗⼿的替代⽅案。
5.如何正确使⽤⼝罩?
(1)不管是⼀次性⼝罩,还是医⽤⼝罩,都是有正反⾯的。就拿⼀次性⼝罩来说,⼤部分颜⾊深的是正⾯,正⾯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属条的部分应该在⼝罩的上⽅,不要戴反了。分清楚⼝罩的正⾯、反⾯、上端、下端后,先将⼿洗⼲净,确定⼝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挂在⽿朵上;
(3)将⼝罩佩戴完毕后,需要⽤双⼿压紧⿐梁两侧的⾦属条,使⼝罩上端紧贴⿐梁,然后向下拉伸⼝罩,使⼝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和嘴巴。
6.⼝罩使⽤注意事项
(1)在新冠肺炎流⾏期间,⾮医疗⾼风险的⼀般⼯作⼈员建议佩戴⼀次性使⽤医⽤⼝罩或医⽤外科⼝罩,并可适当延长⼝罩使⽤时间,反复多次使⽤。⼝罩专⼈专⽤,⼈员间不能交叉使⽤。⼝罩佩戴前按规程洗⼿,佩戴时避免接触⼝罩内侧。⼝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2)⼝罩被呼吸道/⿐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即更换。
(3)如需再次使⽤的⼝罩,可悬挂在洁净、⼲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的纸袋中。⼝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罩使⽤⼈员。
(4)医⽤标准防护⼝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消毒剂、加热等⽅法进⾏消毒。
7.特殊⼈如何佩戴⼝罩?
(1)孕妇佩戴防护⼝罩,应注意结合⾃⾝条件,选择舒适性⽐较好的产品;
(2)⽼年⼈及有⼼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的专业指导;
(3)⼉童处在⽣长发育阶段,脸型⼩,选择⼉童防护⼝罩。
4.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学⽣
科学佩戴⼝罩
乘坐公共交通⼯具、进⼊⼈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到医院就诊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觉佩戴⼝罩。⼝罩佩戴要规范,让⼝罩紧贴⾯部、遮住⼝⿐。
保持社交距离
减少前往⼈密集或相对密闭的场所,在公共场所内⾃觉与他⼈保持社交距离,尤其要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员近距离接触。
注意个⼈卫⽣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流动⽔加肥皂或洗⼿液洗⼿,切勿⽤脏⼿触摸眼⼝⿐。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纸⼱或弯曲的⼿肘遮挡⼝⿐,使⽤后的纸⼱⽴即丢弃并洗⼿。
谨记⾷品卫⽣
始终遵循⽣熟分开的原则,接触⽣鲜⾷材前后要及时洗⼿,未洗⼿不触摸眼⼝⿐;⾁蛋海鲜类⾷物⼀定要烧熟煮透。
定时开窗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流通,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少每⽇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转凉,⽓温⽇渐降低,开窗通风时也请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做好健康监测
做好⾃⼰和家⼈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等症状,要戴好医⽤⼝罩,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具。
5.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学⽣
⼀、冠状病毒是⾃然界⼴泛存在的⼀类病毒。
世界卫⽣组织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以发热、乏⼒、⼲咳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伴有⿐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功能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等,⽆肺炎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三、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普遍易感。
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五、⽬前尚⽆特效药,主要为对症。
六、搞好室内外环境卫⽣,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新鲜;每⽇⾄少通风2次,每次10—
15分钟。
七、养成良好的卫⽣习惯,勤洗⼿,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纸⼱遮掩⼝⿐,来不及或临时不到纸⼱时,可弯曲⼿肘后,再遮掩⼝⿐。
⼋、尽量避免到⼈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亲访友、聚会、聚餐等活动,倡导⽂明健康⽤餐,使⽤公筷公勺。如果外出、去⼈流密集等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具应科学规范佩戴⼝罩,与⼈交流沟通和排队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九、不要接触和⾷⽤野⽣动物,避免与畜禽接触。处理⽣⾷和熟⾷等的切菜板、和存放⽤具要分开,处理⽣⾷和熟⾷之间要洗⼿。失误煮熟煮透,尤其是⾁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
⼗、加强体育锻炼,营养均衡,睡眠充⾜,劳逸结合,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如有发热、乏⼒、⼲咳等症状,请佩戴⼝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具。
⼗⼆、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公民都是防控疫情的第⼀责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