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内容。
②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歌,品味语言,学习诗歌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理解诗中所塑造形象及其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中李、杨彼此对爱情的坚守,感受李、杨爱情悲剧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揣摩诗歌的情感内容。
【知识链接】
“以意逆志”: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就是说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理解,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知人论世”:就是理解某个人的作品,应该了解这人的生平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可以说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自主学习】
一、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二、关于背景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三、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封韩国夫人,三封虢国夫人,八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矢志不渝是什么意思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合作探究】
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有机结合,使全诗“叙事宛转动人,抒情缠绵悱恻”。其中不乏“动人、缠绵”之佳句,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提示:可以从人物细节、情景交融的句子入手,具体分析表现手法,来揣摩情感。)
(一)人物细节: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2.“天旋日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3.“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4.“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5.“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二)情景交融
1.“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薄。”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夜雨闻铃断肠声。”
3.“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人物细节:
1.此句写玉环回眸之神态细节,并与六宫之女进行对比,一个是婉约多姿,一边是胭脂俗气,相形之下,突出了玉环的楚楚动人,惹人爱怜,也道尽了玄宗对玉环的专宠。
2.还都路上,“天旋日转”,本是乐事,但旧地重过玉颜却不见,玄宗“踌躇”徘徊的心理,以及“信马”“泪沾衣”之举动,处处皆是心无着落之凄凉。所谓“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
3.听说汉使到来,一觉惊魂,“揽衣”“推枕”“起”一贯而成的动作描写,凸显玉环的震惊与激动,紧随其后的“徘徊”,曲折幽深,又写尽了她的不安与惶惑。
4.风吹仙袂,飘飘起舞,还似当年的霓裳羽衣舞。但此时玉环那寂寞吞泪的面容,就像是那春雨沾湿过的梨花,含情深重,却苍白憔悴。此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细描了玉环的面容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的悲哀、凄伤、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5.寄“钿盒金钗”已表心迹,又恐唐明皇怀疑不信,临别时又“殷勤重寄词”,以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天生人间、誓死相守的密誓作证。此处以言语、证词,把玉环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二)情景交融
1.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日暗淡,旌旗无光,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这是以凄凉之秋景,来烘托玄宗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     
2.蜀地青山绿水,却尽牵圣主朝夕之情,惹人伤心。景愈丽,心情愈哀,正是乐景来写哀情的手法,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月寒凉,一如圣主之心寒;雨夜铃声空寂,声声撩人愁思,景中融情,把人带入一个伤心、断肠的境界。
3.回长安后,所见池苑依旧,而太液池的芙蓉花,未央宫的垂柳,仿佛杨贵妃的容貌,由所见之景,怀昔日故人,物是人非,不禁潸然泪下,细腻地展示了玄宗的痛念。
4.春日桃李景胜,秋雨梧桐惨淡,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都是故人的影子。此处宫苑秋草丛生,落红满地,却不见故人,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无不牵愁惹恨,令人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