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意义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大趋势,我国开始了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奋斗历程,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我国国家信息化宏伟蓝图。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应该而且必须有强有力的
学科支持,以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同时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电子商务、金
融工程等具有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知识的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
社会经济发展使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而经济发展又使国民有了
进一步加深高等教育的能力。目前,尽管高校扩招进行的如火如荼,能进入大
学校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高等教育的水准仍有待提高,相对于中国庞大的
教育体系来说,高等教育仍不够“强势”。为了培养能适应当今科技飞速发展
的这些信息人才,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培养的人才的社会需求问题随之产生。
如果学校不能够在此形势下很好的处理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提高学生
对社会的适应度,我们这些毕业生将不能够高比例顺利就业或是到满意的工
作单位,那么,本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将会逐步下降。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
有助于本专业未来的实际发展,以便培养更多能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优秀人才。
第二节研究现状
对于信管这个新兴的专业,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此也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和调查。
其中靳晓恩强调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首先,信管专业加强专业实践
能力培养既是社会需求又是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从专业自身发展
的角度来看,信管专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实践性强、应用性
强的专业优势。他还认为信管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
有扎实的信息管理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管理
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
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但是,就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来看,还远远未能达到这一目标。为使
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就必须切
实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胡昌平又指出这几年我国各高校信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其社
会需求表现出规模化、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不难发现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
传统图书情报部门的信息中心地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专门的信
息经营与服务部门吸纳毕业生的能力逐步增强,从事决策咨询服务、信息收集、
加工、传递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管理教育培训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对
信息管理类人才广泛需求既为毕业生的择业开阔了新的视野也提供了施展才华
的空间,表明信息管理活动开始渗透到生产、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
刘高勇从信管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认为,专业人才就业率和职业发展
前景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就业满意度低。据调查,中南地区该专业毕业生一次
性就业率只有63%,华北地区名校就业率只有71%,华中地区一次性就业率也只有69%,并且很多专业人才转行从事营销、纯粹的软件开发等与信息管理不太
相关的领域。排除由于本科生扩招所带来的整体就业压力加大的因素,他认为
仍然可以看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节研究方法
通过对本校往届信管专业毕业生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然后再对问卷结果进行
对比分析、数据统计等较为深入的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前景第四节研究内容
主要根据对信管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状况的分析,了解社会对该专
业的需求情况,并就相关统计数据对该专业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第二章教育学相关理论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研究
第一节教育学相关理论
一.高等教育相关理论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教育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机制是帮
助受教育者掌握文字和计算等认知与生产的工具,以及经济领域中各行各业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经济活动需要的高深学问和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发挥
出巨大的主动作用,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活动过程的改进。高等教育作
为一个系统,它的功能是指该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高等教育系统
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组成。大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价值的具体承担者。目前传统的高等教育理论认为,大学具有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它要求
高等教育越来越直接地参与地区经济发展,这就把高等学校发展科学和服务社
会的两大职能置于更加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研和社会服务
的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㈠高等教育大众化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都经历了一个由奢侈品发展
为大众产品的过程。高等教育如果作为一种消费品当然也难免此列。但是,高
等教育毕竟不是一种一般的消费品,它的特殊性在于对它的消费过程同时也就
是人力资源的生产过程。从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当社会生产体系对
人力资源要素的质量普遍地提出了必须具有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能力,人力资
源的生产普遍地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投入时,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并且由此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㈡高等教育职业化
大众化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变化今天已经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学入
学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类型、层次以及办学形式的显著变化,大学的专业、
课程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生产体系的日益衔接。可以说,把高等教育
纳入到职业化的轨道,是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时代最深刻的变化。是市场经济把
高等教育推入了大众化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每产生一种需求,都会对
应地产生一个职业和一批职业岗位去满足这种需求。而确保胜任一个具体的
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则是人的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当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的分化日趋加剧时,由此提出的对受过高级系统训练的劳动力的日益
增长的需求更强烈了。在许多领域内,以往仅依赖经验传授的许多训练,都在
高等教育机构中正规化了。在不断涌现的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更要求大学为他
们提供专业的职业人才。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职业化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潮流中的一个最鲜明的主题。
二、专业介绍
信管属于管理科学类。是由原来的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图书情报、行政管理等等专业合并、交叉、延伸、综合演变而成。信管专业可
以说是文理兼容吧,人才培养的口径宽、知识面宽、就业选择也比较宽。对我
们而言计算机也好,软件也罢,都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我们的目的的利用
这些东西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管理是与人打交道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信息管理,既是一门技术、应用型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思考和研究如何与人
打道的学科。
三、信息化下信管人才的培养
我们说信息化其实就是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推广及应用,二是
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这两个问题,无一不与人直接相关。做不好人的工作,
信息化根本不可能实施,更不可能取得成功。企业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都是依
赖于人的,如果在企业内部没有一把手的决心和魄力,没有企业员工的真正配合,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们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说要以计算机技
术包括数据库、开发工具,管理理论包括企业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现在
还要加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既要培养技术知识,又要培养管理知识,就是技
术+管理。
第二节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研究
一、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人才模式和结构中产业变动对所需人才的素质
和素养提出的要求就是对高层次、具有技术含量和高素养要求的职业岗位。高
等教育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不同
层次的培养目标,使各层次受教育者都能具备自己所在领域工作范围要求的相
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职业品质标准。如公共教育应着重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能
力的培养;而本科教育则应注重实施“通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应既具
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有能力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自我塑造、知
识更新和开拓创新;研究生教育应要求受教育者掌握所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
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现状分析
不少学者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问题进行过研究,有学者分析认为,现今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从就业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大学招生数量猛增,大学
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已经日趋严重。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我国高等教
育的服务社会功能面临挑战。扩招以前大学毕业生基本都能够到工作,也没
有强烈的供给不足的呼声。可以认为大体上供求平衡。扩招后的这几年大学毕
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可是另一方面许多单位不到合适的人才,高
级别人员的工资在迅速上升。所以有理由说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大学扩招所引
起的供给过度,而是大学生的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认
清当前的高等教育面临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我们的社会服务职能意识,满足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另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专业的发展更多地受“社会需求”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如早期我们提倡“螺丝钉”精神,强调人才培养的专门性,因此专业设
置得很细,20世纪80年代初本科专业种数达千种左右;后来我们又强调人才
培养的适应性,开始拓宽专业面,专业种数有所下降;后又于1998年调整为
249种。这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变化——由专才教育思想向通识教育思想的转变。之后,由于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
及地方特经济产业的形成,教育部又在专业目录中的249种专业之外,批准
设置了一些“目录外专业”。2005年时,目录外专业已达140种。这又是体现
了社会需求的影响。
世纪之交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使大学在专业安排上产生了“满足已有专业”和“发展容易上马专业”的倾向,这是专业发展受社会需求影响的另一种
形式。因为在社会对高等教育数量的巨大需求面前,大学只有迅速地满足这种
需求而别无选择。但是,“满足已有专业”引发了一些办学条件和就业前景好
的专业的膨胀,“发展容易上马专业”催生了一批“时髦”专业,这种社会需
求有一定的虚假成分,同时也加重了大学发展模式的雷同现象。
这些现象也关系到大学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专业设置滞后,教材
陈腐,老师的知识更新太慢;对于一些像信管这样的新兴专业一些学校的师资
力量薄弱,教师普遍缺乏经验。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知识天天呈几何基数
上升的时代,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知识的更新换代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只
有通过不断的去加深、巩固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还
是应试教育,我们一些学生只会解题,不会发现问题,实践能力低下。所以缺
乏创造性思维,不善于人际交往,这是我们当中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到工作
或无法适应工作的结症所在。
三、对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的简单分析
从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如果单纯的认为大学生只是为了满足同样数
量的生产的需要,那么大学生的需求应该正比于经济增长。但有关数据显示,
扩招以来的七年,GDP增长了一倍,那么大学生也应该增长一倍。但是与此同
时社会生产产品的质量在提高,要求的技术也在上升,所以从理论上说社会对
大学生的需求应该超过GDP的增长。而且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大学教育渐渐地成
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只有某些职业才需要大学毕业生,而是所有的
职业都由大学毕业生承担。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永远不会过剩。
四、信管专业的社会优势
同时我们应该也看到,由于信管专业是交叉学科,本科生学习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所以在企业人才竞争这块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企业好多部门和领域并不
是很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而是需要这种具有较广泛领域知识的人才,不仅懂计
算机,可以维护和操作数据库,还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决策
服务,同时可以用所学的管理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在日常的工作中
有效地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为是基于实际企业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想法,所以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以及提供如何解
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从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来看,同时
懂得技术和管理的信管专业人才应该比其他只懂得管理的人才更有提升的机会。这些都是本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
第三章信管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与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40份问卷,回收40份。根据调查目的,本人设计了《浙江科技信管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问卷。问卷由24道
题目组成,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共有9个问题;用于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对于工作
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为“就业情况调查”共有7个问题;用于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情况。
第三部分为“专业情况调查”共有8个问题;用于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对于所学
专业在工作中的使用情况。
第一节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人介绍
图3-1 调查人数统计
本次共调查了40位我校信管专业的学生,已毕业的占总人数的55%,即将毕业,但已踏上工作岗位的占45%;其中男生17位,占总人数的42.5%;女生23位,
占总人数57.5%。当中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居多,占70%,城市的占30%。由此
也可看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大学生比例也正在逐步上升。同时这也
跟国家政策开放有着很大的关系,近几年的扩招使进入大学校门的门槛降低,
让更多的人圆了大学梦。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完善,所
以也造成了像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问题。
二、求职过程中涉及的因素
㈠你求职时所考虑的因素?
图3-2 求职时所考虑的因素
虽然这次调查的范围是本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反映当下
大学生在求职时的一些现象。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时,我校信管专业大学生对待工
作的态度也越来越务实,表现在大家对“企业的薪资福利待遇”和“自身的兴趣、爱好”两类信息的高度重视,对这两点的关注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2.3%和20.1%。在调查中我还发现,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在薪酬方面大家除了关心实际所能拿的工资外,社会保险、奖金和津贴、员工培训、劳动保护
等
正逐步列入求职时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之内。这一现象也说明大家在求职时
更加的理性,考虑的更为全面,更加懂得保护自身利益。
除以上两点之外,大家在就业时也期望着自己能适应其中的工作氛围以及公司
的长远发展,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可以从1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实
现自我价值”和17.3%的人选择了“工作环境”这两个选项窥见一斑。此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