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及毕业生就业调查
报告
光电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050312109 冯晓飞一、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光电子产业主要包括六大类:电脑关联光电设备、光通信产品、显示和娱乐光电产品、医用光电设备、工业光电设备和光学器材。
目前,光电领域的主要应用集中在精密检测与光学成像方面。以光子计算机为理想代表的光波应用是光电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时日。政府在武汉投资数亿元,正在统筹建设光电国家实验室。光电行业在近代发展的很快涉及面也逐渐扩散,在光通讯、半导体照明、激光、光电显示、光学、太阳能光伏、电子工程、物流网等领域发展的比较明显;逐渐融入更广的空间。
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东有长春“光谷”,南有广东“光谷”,中有武汉“中国光谷”。
科学界预言,光电子行业将在10年内形成5万亿美元的产值,成为21 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近几年来光电子产业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强劲增长,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相继启动关于“光”的计划,全球经济开始“追光”,中国也应奋起直追。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几乎与世界同时起步,1976年世界第一条商用市内光通信系统在美国亚特兰大问世,引起了国际普遍重视。1979年底,我国光通信实验系统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先后试用,成为拥有光通信系统的少数国家之一。
二、毕业生就业的取向
在行业选择上,被访毕业生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光通讯25%,光学20%,LED17%,光显示13%,太阳能11%,激光/红外7%。基本上跟这些行业的产业规模对应。其中太阳能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还是引起很多毕业生的关注。光通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行业的热点,并且是金融危机中影响比较小的领域,因此备受毕业生青睐。
在就业地点选择方面,珠三角34%,长三角30%,环渤海27%,其它8%。前三者合计92%,而这三地正是中国光电企业的聚集地。
在岗位选择上,管理21%,研发46%,销售14%,其它19%,总体来说,目前高薪职位集中在研发和管理部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成为多数人的选项可以理解。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薪水要求受人关注。在被调查的研究生当中,5000元以上占29%,3000元到5000元占57%,3000元以下14%。大部分都集中在3K 到5K区间。本科生方面5000元以上30%,3000元到5000元16%,2000元到3000元37%,2000元以下17%。其中要求5000元以上的都来自华中科大等名校,总体上名校的学生的待遇要求的较高。本科平均待遇要求约为3300元,要求偏高,跟企业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毕业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够清晰”,少数认为“比较清晰”,考虑到企业对学校的情况认识没有学生深刻,所以其中还存在一定的认识盲区,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整个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在学校的管理,师资等方面却没有同步跟上,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型人才,例如光通信产业,它需要的是在光纤通信方面具备较完备知识的技术人才,而不是泛光电行业的整体型人才。
2、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存在一定差距。
大部分认为“基本合理”和少部分认为“存在一定差距”。可知学校在学生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不对口。一个行业不仅仅用到的就是本行业所标识出来的专业,就如光电磨镜处理,它也需要化学方面的人才,甚至在有些生产磨镜药水企业中化学专业学生才是首选,这就要求学校与学院之间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对社会行业有所了解后再对学生进行最佳专业配置。
4、课程设置存在理论课多,实训少以及课程安排不合理。
不该开的课程开了,该开的课程没开等问题。实训少的问题看出我们学校在学生实习安排上的严重不足。实习是学生在就业之前接触企业的一个机会,很多企业都会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所以实习的单
位好不好,实习的内容多不多,都直接影响到该生就业的质量。我校的实习面对着许多的问题。a)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相当质量的实习基地。b)学院安排的实习单位档次低,降低学生实习热
情。据采访所知,几乎所有企业都十分看重一个学生的实习经历,在人才招聘中实习经历往往是决定该生是否比其他学生优秀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部分企业管理层的子女也会被安排进工厂里的生产线进行最简单的工作,例如光纤剪线等。而在校的本科生也同样渴望得到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他们的家庭无法提供这样的机会,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依赖学校和学院的安排。
4、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企业大部分觉得一般,可以看出学校与学院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在内部做得不够,从毕业生对于具体的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项,他们对于学校的指导工作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可以想象,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还远不止这些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前景
企业认为对于学校应该主要加强这三方面多进行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多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加强求职、择业技巧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在就业前对自身所处行业有更多的了解,而不是只接受什么面试技巧课程,面试礼仪着装课程等理论化的东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对于就业不足方面,应该考虑企业的意见。现在不少毕业生搞不清职业生存与职业发展两者之间的
关系,毕业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然后再考虑个人发展及职业理想的实现,导致了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职业理想实现路径的错位,加大了就业的压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