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解放区文艺的特征、时代意义和积极作用,能够简析解放区文学在1942年以后取得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了解赵树理的生平及其创作概况,能够分析其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能够评价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孙犁和周立波的生平与创作概况,能够分析其代表作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对《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作品的思想及艺术成就也要熟练掌握。
  第一节 概述
  解放区文艺的特征、时代意义和积极作用:解放区文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民族的斗争、阶级的斗争与战天斗地的生产劳动成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题材,工农众在作品中真正取得了主人公地位。解放区文艺具有广泛的众性,与过去二三十年代的文艺有很大不同,跟当时国统区的文艺也有明显差别。解放区文艺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解放区文艺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束缚了新的人民文艺的进一步提高。
  解放区文学创作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作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
周立波
  《讲话》发表以前的解放区文艺创作。诗歌上有柯仲平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陈辉的《守住我的战斗岗位》等塑造工农兵形象的作品;报告文学方面有《贺龙印象记》、《彭德怀速写》等;小说上有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柳青的《土地的儿子》,杨朔的《帕米尔高原的流脉》等作品。
  《讲话》发表以后的解放区文艺创作:诗歌方面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等;歌剧方面有《白毛女》、《赤叶河》等;小说方面,欧阳山的《高干大》是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柳青的《种谷记》是较早反映农村初期互助合作组的长篇小说,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动力》是解放区第一部以东北解放后工矿企业复工为题材的具有开拓意义的长篇小说。
  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成就和特点:小说、诗歌、歌剧创作丰收;作家创作风格发生变化;主题和题材的新开拓,工农兵成为主要表现内容;旧形式、民间形式的借鉴、改造和运用,众语言大量使用,出现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具有民族形
式为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第二节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1943年创作了《小二黑结婚》和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后者被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194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他被称为山药蛋派的代表,创作了大量问题小说。
  《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主题挖掘比较深。着力表现了主人公争取婚姻自由和个人幸福的坚强意志,揭露了代表封建势力的金旺兄弟的丑恶面目,批判了老一辈农民的愚昧落后思想,赋予男女恋爱这一传统的题材以崭新的意义;人物形象很生动。塑造了三类人物形象,代表三种不同力量,构成作品的基本矛盾,推动着整个情节 的发展。民族化、众化特。他的小说情节 结构多运用传统手法,即注意故事性,情节 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结局。人物塑造也多采用传统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流畅,幽默风趣。
  《李有才板话》:通过解放区农民改选村政权和减租减息运动,描写了农民与地主之间曲
折而复杂的斗争。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小字辈新一代农民形象,李有才的塑造也真实可信。
  《李家庄的变迁》:描写了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使人看到了处于穷乡僻壤的小小村庄在历史波澜激荡下发生的变迁。铁锁这个人物的刻画较为成功。
  赵树理还创作了一系列问题小说:《孟祥英翻身》、《福贵》、《传家宝》和《邪不压正》等小说表达了赵树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变动的态度,反映了根据地解决了政权之后农村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使人们在近乎日常生活的描述中看到了诸如长幼、婚姻、婆媳关系的演变和冲突。
  第三节 孙犁周立波
  孙犁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孙犁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冀中白洋淀水乡一带的农村生活和斗争的,如《荷花淀》、《芦花荡》和《嘱咐》等;一类是描写以冀中阜平为中心的山地儿女的生活和斗争的,如《蒿儿梁》、《吴召儿》等。这些作品大
都自然清新、秀美隽永,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在题材选择、人物描写、艺术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特别注意刻画战争年代经过战火洗礼的妇女美的心灵与性格。
  孙犁小说中劳动妇女形象:孙犁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完美型的女性形象。其实孙犁笔下的这些女性并不是什么传奇性的女英雄,只不过是些极其平常、有着七情六欲的农村妇女。然而孙犁对历史的积淀进行了透视和筛选,在这些寻常女人自然朴素、坚强忍耐而又乐观向上的性格中,在平凡生活、平凡劳动中挖掘出她们身上时代精神的美,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时代光辉。
  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精巧的艺术构思精确地反映了时代风貌;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具有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周立波,1941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48年发表了《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的思想内涵及情节 结构:作品展现了松花江畔的山村元茂屯土改斗争的过程,写出了土改运动的曲折艰巨和农民众的思想动态,成为反映农民在党领导下消灭封
建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翻身的一面镜子。在结构上,故事情节 比较单纯,线索比较清楚。作品在写法上很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人物有行动,性格有发展。
  《暴风骤雨》的人物塑造:刻画了郭全海、赵玉林等农村中新人的典型,赋予这些新人较多的理想主义彩。老孙头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暴风骤雨》的不足之处在于:地主人物形象脸谱化;农村阶级关系简单化;忽略人物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斗争和内心活动,新人形象比较单薄。
  第四节 《白毛女》
  《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的代表作,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