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立波《诗经》中也有名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见自古以来,谦敬一直是中华精神的一道脊柱。然而,中国自古也不乏狂放之人,如春秋的楚狂、三国东吴的吕蒙、东晋的陶渊明……以上诸公狂则狂矣,可最终他们都从放浪形骸、任性不羁蜕变为最终的温润如玉、行有所止。可见,无论心性多傲、能力多大、成就多高,心存谦敬、行有所止仍是为人处世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条。
钱锺书青年时期自负自许,恃才傲物,他刚入清华大学时曾放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我钱某人的导师!”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导师吴宓。尽管钱锺书总是对吴宓的课程不屑一顾,吴宓却对他一再包容。后来钱锺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愿永远名列吴先生弟子之列中。”从轻狂到愧悔,他的内心对“谦”“敬”二字理解更加澄明。人生在世,谁都有狂傲不羁的时候,但永存谦敬,行有所止,才能返璞归真,有所建树。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谦敬,是一种
包容的心态,更是一种深厚的积淀。他,曾创海派清口,因主持《壹周立波秀》备受喜爱,红遍大江南北。他,如今却偃旗息鼓,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一名备受争议的人物。同样的周立波,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境遇?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和才华,以及他的脱口秀水平。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语出惊人”,他在微博处处树敌,在舆论风暴中忘了自己姓甚名谁,不懂心怀谦虚敬畏,导致最终惨淡收场。相较之下,诺奖得主屠呦呦,隐姓埋名几十年,研制青蒿素名满天下,接受采访时却只说是团体的贡献,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是何等谦逊平和。的确,只有养成一种平和老实的心态,谦敬好学的习惯,才能触及人生的大智慧,收获人生的财富。
不可否认,古往今来,因“狂傲不羁”而失去人生契机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曾在词中放言“把浮名换了低酌浅唱”的柳永因狂傲而失去了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恃才无畏的唐伯虎更因此得罪权贵,一生不受用;东汉末年名士祢衡更因狂放任诞而丢了性命。历史上有太多像这样的天才,或因为年少成名而得意忘形,最终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平庸之辈;或因为自视甚高睥睨天下,最终在人生的赛场屡受黄牌而黯然退场。相反,谦敬之人总能赢得人生的辉煌。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因为人谦虚而名士遍天下,东吴大都督陆逊也因秉持“谦谦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儒生脱尘不以贪恋淫乐之事”的信念而名垂千古,更不用
说“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大学士宋濂了。历史早已雄辩地证明:心存谦敬,行有所止,终有所获。它既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亦是成事的根本,牢记之,践行之,人生方能抵达更高的境界,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