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上市公司数量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据统计,截止201X年底,我省上市公司(A股)数量为78家,不仅远低于东部沿海省份,而且低于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且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不足,在审在辅导企业数量与安徽、湖南等中部省份也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上,我省上市公司的数量与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我省上市公司数量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
企业上市1.政府推进企业上市的力度不够。一是对于“十三五”期间企业上市工作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如湖北省提出上市公司5年倍增计划;安徽提出到2020年末,全省在沪深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200家;浙江发布了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的“凤凰行动”等,而我省虽然也对企业上市工作作出了安排,但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二是缺乏协调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2015年我省金融办联合河南证监局下发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上市的相关通知,但总体来看,规格及效力不够,并缺乏目标考核机制和省级协调机制,尤其涉及到的土地、项目、税收等扶持政策,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参与。三是缺乏省级层面的奖补扶持政策,目前我省只有地市及区县对上市企业及后备企业的奖补政策,省级奖补政策没有。
2.企业上市的支撑和服务不足。一是银行机构支持不足。企业上市前是快速并购扩张时期,特别是创业板拟IPO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特征,需要银行创新产品,全方位支持。目前我省仅有中原银行一家省级银行,整体银行机构对推动和服务企业上市能力和措施上还存在不少差距。二是证券中介机构支撑不足。券商在企业股改前、上市前、上市过程中的辅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领路人。目前我省仅中原证券一家本土券商,券商服务企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区域股权市场发育不足。区域股权市场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步,我省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立时间短,挂牌、托管企业数量、融资额等落后于湖北、湖南的区域股权市场。此外,我省会计、律师、评估评级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也不足。
3.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不突出。进一步看我省78家A股上市企业中,郑州27家,占比34.6%,虽然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与外省中心城市相比明显滞后。同期中部省份中,湖南101家A股上市企业中,长沙60家,占比59.4%;湖北97家中,武汉52家,占比53.6%,且今年5月份,武汉又3家企业同时过会上市;安徽102家中,合肥45家,占比44.1%。可以看出,郑州上市公司相对较少,是我省上市企业总量少的突出因素,如郑州上市企业占比能达到50%左右,我省上市企业总量至少和湖南、湖北水平相当。
4.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一是我省农业及相关产业有发展优势,但农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产品数量及质量稳定性差、现金交易多,农业企业上市相对较为困难。截至201X年底,我省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41家,但A股上市的仅有4家;二是我省传统产业占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201X年我省新增4家A股IPO上市公司(中原证券、三晖电气、森霸股份和设研院)无不属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高成长性行业。而同处中部的安徽、湖南、湖北虽然经济总量小于我省,但产业发展质量好于我省,尤其是湖南第三产业发展有优势,安徽创新能力突出,上市公司也就因此比我省多。三是我省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难以达到上市要求。虽然我省每年也会评出上百家拟上市企业,但真正有潜力、有实力的却很少。再加上上市周期长,上市前期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大,一些企业由于排队时间太长,放弃了上市。
二、对策建议
推进企业上市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长期来看,推进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实力是根本途径。当前来看,应在在强化落实已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力度。一是强化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推动。建议省政府出台促
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明确企业上市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考核机制,协调推进机制。二是出台省级奖补政策,增强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如湖北省提出对在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省政府奖励400万元。三是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在现有上市后备企业分类分行业培育指导的基础上,要按照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定培育计划,一步步引导企业从小到规范,从规范到四板,从四板到三板再到A股。四是鼓励银行机构、券商等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对上市后备企业除传统信贷支持外,研究推广各类创新性、适合区域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实现“传统商业银行+投行”的服务模式转变。五是围绕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促进金融中介服务配套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贷款担保、资金融通、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交易等系列化的专业融资服务。六是增强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强化并扩大培训范围,并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做法,鼓励上市后备企业建立董秘联盟,举行企业之间定期的交流会,提升企业上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