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 鹤
来源:《校园英语》 2021年第9期
文/蔡 鹤
【摘要】在网络热潮的席卷下,网络语言逐步登上舞台,从而兴起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即网络流行语。各国学者从社会、文化、认知等多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从认知的角度,结合隐喻和网络流行语,重点梳理国内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通过分析发现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多从理论出发,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应重视将二者结合进行研究,重视从实践出发,有助于为后续相关研究做铺垫。
网络流行语言 【关键词】认知;隐喻;网络流行语
【作者简介】蔡鹤(1997.10-),女,吉林通化人,长春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交流,随之产生了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定义网络流行语为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汇。1980年,Lakeoff和Johnson首次提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的认知方式。”隐喻开始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被各界学者接受并进行研究,包括G.Fauconnier、M.Turner、赵艳芳(1998)、王寅(2003)、胡壮麟(2004)、束定芳(2011:18-31)等。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以隐喻为指导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发现国内网络流行语的隐喻研究现状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其次,本文也提出了国内网络流行语的隐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利于后续相关研究。
二、网络流行语的隐喻研究现状
虽然关于隐喻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很多,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还并不多,主要从2008年开始,至今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发现我国网络流行语的隐喻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 对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研究。此类研究主要对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流行语的隐喻认知功能、认知机制、运作机制和普遍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