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③,茶毕,棹④小舟入湖。山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塔名。②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③昭庆:寺名。④棹:用桨划船。⑤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的,如同美女的秀眉。⑥目酣神醉:形容景优美,令人陶醉。
[1]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   ”画出来。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斧者(节选)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③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失  ②意:猜想;怀疑  ③他日:另一天
[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窃斧也”中的“颜”的意思是(  )。
A.彩,泽 B.穿着打扮 C.神态,表情
[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到了自己的斧子
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到了自己的斧子
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到了斧子
[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没有__________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
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
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恭勤不倦(____)a.疲倦 b.倦容 c.倦意
(2)以夜继日焉(____)a.继而 b.继续 c.继承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车胤。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
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
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shé)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
[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猎人入山,以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__________)端坐不倒 (2)(__________)近视之
(3)(__________)戏于水 (4)(__________)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 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 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母爱的姿势 B. 端坐不倒的母熊 C. 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堙________           故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诚实,不可靠。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
C.兽见之皆走 皆:都。
鹄怎么读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____________,开天地的__________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11. 读文回答问题。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按原文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pǔ)   囊萤(nánɡ) 金晖(huī) 刘禹锡( yǔ )
B.洛阳(luò) 韩愈( yú )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萤火(yínɡ)   曝晒( pù )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