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鸿鹄.()弓缴.()弗.若()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
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鹄怎么读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下帷绝编:“下帷”,
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等到。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A.患记问不若人。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D.用力多者收功远。
8.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自古以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勤奋读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读和朗读是两种读书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句子)。
原谷收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舆: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9.下面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②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③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④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谷年十有.五()②捐.祖于野()
11.上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
学弈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曰:非然.也。12.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13.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惟弈/秋之为听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14.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通国:________________善:________________援: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_____
15.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17.“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A.和B.结交C.给D.赞成
18.“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A.延续B.伸长C.举D.导引
19.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解释:杨生从井里被救了出来,行人牵着他的狗离开了,狗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他。)
B.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解释:这狗和我生活了很久,我不能把它给你。)C.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解释:杨生养了一条狗,他非常喜爱它。)
D.君若出我,当厚报。(解释:你如果救我出来,我一定重谢。)
20.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敢不走.乎__________________故遂.与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划线句子。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③之下,咸④莫
能出其理⑤。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注]①智:通“知”,知识。②致:送来。③访:询问。④咸:都。⑤理:办法,道理。
⑥校:通“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24.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25.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①致邑:给一座城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曾子衣敝.衣以耕__________(2)请以.此修衣______________
(3)反.,复往________________(4)足以全.其节也_______________
28.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9.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曾子不接受城池?曾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