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男,山西汾阳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被誉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
| |||||||||||||||||||||
他让我们“莫名地兴奋” 贾樟柯 赵涛南方周末 2002-04-30 11:26:05 | ||||||||||||||||||||||
他让我们“莫名地兴奋” 贾樟柯新片《任逍遥》入围戛纳竞赛 □戴盈盈 在今年2月举行的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电影无一入选正式竞赛,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5月15日将要举行的戛纳电影节的悬念。最普遍的说法是众多导演都放弃柏林,准备进军全球最重要的影展———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期间,海内外媒体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五代导演的最新制作上,陈凯歌现实题材的《和你在一起》、田壮壮改编自同名经典影片的《小城之春》、孙周与巩俐二度合作的《周渔的火车》以及旅法导演戴思杰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都被认为有望进入戛纳竞赛。 但4月24日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在巴黎宣布的入围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32岁的青年导演贾樟柯一鸣惊人,其新作《任逍遥》成为惟一入选正式竞赛的华语电影,代表中国大陆和港台三地影圈进军戛纳,角逐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熟悉他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并不惊讶。 对他来说入围戛纳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从处女作《小武》开始,贾樟柯的野心已经超越了电影,而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小武》第一次将摄影机对准当下巨变中的城乡社会,用私人的视角,陈述现代化压力下个人的生存危机。这至少在三个方面用影像给1998年的中国文化提供了提示:对当下性的强调,对基层生活的关注,对独立表达的重视,都在努力纠正我们文化中的偏差,提醒人们回到常识立场,重视内心经验。《小武》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年轻人的文化信心,也从某种程度上激起了人们用影像表达自我的兴趣。之后,伴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我们迎来了独立影像的热潮。 1999年,贾樟柯在《南方周末》撰文《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到来》一文,被论者认为是将DV电影概念介绍到中国内地的第一人。去年很多DV作品片尾的感谢名单中都会看到贾樟柯的名字,我想那是一种真心的表达。这一次,贾樟柯亲身实践数字电影,新作《任逍遥》全部用DV拍摄,也是亚洲数字电影第一次跻身戛纳竞赛。 《任逍遥》是在一种游荡式的拍摄中完成的。去年3月贾樟柯前往山西大同拍摄纪录片《公共场所》,一下沉迷在这座工业气味极强的塞上边城。他首先被大同的那些建筑感动,整个城市弥漫着的疏离气息与莫名兴奋着的人形成极大的反差,这让他觉得这个城市极其性感。他被那些游动于灰空间中的冷漠少年所牵动,他发觉他们承受着某种压力,并在形成一种暴力的性格。他马上决定拍摄一部故事片,讲一个下岗的厨师、一个无业闲散人员和一个矿区野模特的故事。 整个拍摄没有完整的剧本,制片人杰明(胡同制作),市山尚三(北野武事务所)两周内组织好了三国资金。贾樟柯和他的那些老搭档跟随演员进入到大同街道。这一次他仍然来了《站台》的女主角赵涛,让摄影机畅快地捕捉人的状态。他认为DV技术给了他这种自由,并相信最终会到属于DV的影像美学。 这种自由拍摄很大程度上由他合作了五年的幕后班底所支撑。他和他的工作人员已经成为亚洲著名的制作组合。摄影余力为除拍了贾樟柯的全部电影外,作品还包括许鞍华的《千言万语》,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余力为现已成为杜可风之后最受国际追逐的香港摄影师,高峰时同一档期同时有三部韩国电影邀请。录音张阳是很多青年导演的首选,他是“清醒”乐队的成员,在很多电影中他还包办作曲。如《月蚀》和《像鸡毛一样飞》。美术梁景东之前的作品是《小武》,他现在太原一所高校教美术。剪辑周强同时也是贾樟柯的策划,作品包括《天上人间》。制片主任李竹静原为电视导演,两个副导演王域和顾峥都是贾樟柯长期的合作伙伴。 《任逍遥》的英文片名是UnknownPleasures,直译为“莫名的兴奋”,的确他的电影总是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