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路:⽆⼈飞⾏试验的波折
神⾈之路:⽆⼈飞⾏试验的波折
中国载⼈航天真正被⼈们所了解,是在神⾈五号载着杨利伟升空之后,⽽神⼀到神四⽆⼈飞⾏试验的波折鲜为⼈知。
到了1997年底,直接影响飞船任务成败的发动机尚未正式试车。按照常规进度,发动机研制⾄少还需要4年时间。负责这项⼯作的上海航天⼈咬着⽛⼀项项攻关,夜以继⽇赶进度。
1999年7⽉23⽇,装载神⾈⼀号飞船的专列终于如期从北京开出。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进⾏的测试中,飞船返回舱加电多次失败,要想排除故障,只能拆开防热⼤底,但拆装过程中有96.3%的概率会产⽣新的故障。拆还是不拆?⼤家在争论不决时,⼀个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飞船陀螺发⽣故障,修复也必须开⼤底。国庆节的第⼆天晚上,指挥部⼈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上决定:拆!
⼤底打开后,⼀根线被发现压断了。所有⼈倒吸⼀⼝凉⽓:如果不开⼤底,这次发射就可能以失败告终。
1999年11⽉20⽇凌晨6时30分,长⼆F⽕箭腾空⽽起。新华社随后播发了⼀条简短的消息:神⾈⼀号发射成功。
2000年11⽉8⽇,神⾈⼆号抵达酒泉。
12⽉11⽇上午,测试开始不久,飞船传来“船箭分离”的信号。这意味着,在不该分离的时候,船箭⾃⾏分离了。如果实际发射中出现这种情况,任务将彻底失败。
排故⼩组反复试验,终于出故障原因:⼀个开关电缆保护层上的镀铝薄膜与节点发⽣了接触,造成短路。
2000年的最后⼀天,所有测试完成,⽕箭托举着已经加满燃料的飞船,计划第⼆天转运⾄发射塔架。此时,⼀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由于操作失误,⽕箭撞上了⼯作平台。⽕箭系统“两总”赶到现场⼀看,⼼都凉了:⼀处⼀处数,⼀共18处外伤。
所幸,飞船未受影响。⽽⽕箭到底伤得如何,专家意见不⼀。2001年1⽉5⽇,13位元⽼级专家对碰撞结果分析和处置
所幸,飞船未受影响。⽽⽕箭到底伤得如何,专家意见不⼀。2001年1⽉5⽇,13位元⽼级专家对碰撞结果分析和处置措施进⾏了评审,同意继续发射。
1⽉10⽇凌晨1时,⽕箭发射成功,发射现场的科研⼈员流下了眼泪。飞船完成了预计的科学任务,设备⼯作正常,取得⼤量数据。
美国⼀家报纸发表评论说,“中国古⽼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进了⼀⼤步。”
神舟10号发射时间神⾈三号进场后的第4天,发现飞船穿舱插座有⼀个点不导通。决策者们⼜⼀次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
为了确保万⽆⼀失,飞船团队赶往⽣产插座的⼚家。检查发现,从设计到⽣产都埋下了隐患,这个故障插座的问题不是孤⽴的。在北京召开的各系统⼤会决定,船上所有77个相同插座重新设计、重新⽣产、全部更换。
400多⼈的试验队不得不撤场了,很多⼈失声痛哭。不仅神⾈三号发射要推迟,后续的神⾈四号、神⾈五号都将相继推迟。
2002年3⽉25⽇,神⾈三号飞船发射升空。预定试验⽬标全部达到,获得圆满成功!
2002年10⽉30⽇,神⾈四号飞船进场。这是载⼈飞⾏之前的最后⼀次⽆⼈试飞,如果失败,⼯程后续计划将全部打乱。
各系统紧张测试之时,发射场⽓温骤降。这可不是⼩事。1986年1⽉28⽇,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因为⼀个O形橡胶密封圈在低温下变形失效!
给⽕箭保温,成为此时的重要⼯作。空调不停地吹送热风,箭体关键部件套上防寒服,贴上泡沫塑料,捂上⼏层棉被。根据操作⼈员给棉被的编号可知,⼀共使⽤了200条棉被……
2003年1⽉5⽇,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这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飞船完全⼀致,其发射成功,预⽰着中国⼈“摘星揽⽉”已为期不远。
参考⽂献:
[1] ⽩瑞雪,孙彦新. 载⼈航天之旅[M]. 化学⼯业出版社 ,2009.
[2] 刘涓溪,余建斌 ,吴凯. 神⾈飞天⼆⼗载问天不停歇[J]. 科学⼤观园 ,2020(19):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