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五大主力中,高居第一,号称“御林军”的是74军(整编74师),其主要创建人和掌军人是王耀武。
王耀武出身黄埔军校第三期,却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官衔高于许多黄埔一、二期的师兄,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说,即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三个黄埔一期生都不如王耀武这个黄埔小弟。
中共“常胜将军”粟裕一生算无遗策,屡战屡胜,能入其法眼的对手只有两个,一个是非黄埔军校出身的黄埔系骨干薛岳,另一个则是王耀武。粟裕说,王耀武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
从公司小伙计到黄埔毕业生
王耀武1904年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与黄埔一期生,后来做到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同年。他与杜聿明还有一个相似之处是,后来都做了粟裕的俘虏。
王耀武出身贫寒之家,父亲与长兄早逝,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早年上过私塾,19岁那年被生活所迫到天津投亲,在租界一家烟草公司干杂活,尝遍了人世疾苦。后来,他又辞工南下上海,在远房亲戚介绍下,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做了小伙计。长期察言观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八面玲珑、很会来事的性格。发迹后,他对上司、同僚甚至下级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人人欢喜。
1924年11月,王耀武在店里听人说广州的黄埔军校招生,心下暗喜,久有投军念头的他便悄悄筹谋南下。不久,他向老乡李丙炎借了路费,赶赴广州,如愿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从此甩掉了小伙计的寒碜帽子。
王耀武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学习勤勉,训练刻苦,受到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的赏识。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征讨意图进犯广州的陈炯明。王耀武随第三期学员们参战,第一次上了血与火的战场。他作战勇敢,在同辈中十分突出。
1926年1月,王耀武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该军军长是蒋介石,师长为何应钦,团长是钱大钧,都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或教官。王耀武有过底层生活的磨难,社会经验充足,因而颇懂人情世故,很会带兵,很快升为了上尉连长。
王耀武能干,又很忠厚,何应钦和刘峙都将亲属托付给他辅佐,自己也得以步步高升。
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进驻福州时,何应钦为整饬风纪,建立了一个直属宪兵营,任命自己能力欠佳的内弟为营长。随后,他又将王耀武调去宪兵营一连担任连长,叮嘱王耀武说:“宪兵关系我军的纪律和声誉,至关重要,你很能干,特调你为第一连连长,帮助营长把这个宪兵营带好。”王耀武工作卖力,不仅营长满意,何应钦也很是欣赏。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已升任第一军军长的何应钦,又将王耀武调到第一军补
黄埔悍将王耀武的传奇人生
文│张雄文
38
充团任第二营营长,辅佐自己担任团长的侄子何绍周。王耀武照样尽职尽责,不遗余力,获得了何应钦的肯定。何应钦还在南京召见他,予以慰勉。
1930年9月,老长官刘峙提升王耀武为独立32旅第一团上校团长,以辅佐自己的侄子、旅长刘夷。王耀武上任前,刘峙也像何应钦一样热情有加地召见他,叮嘱道:“我希望你多多帮助刘夷,把他的部队整训得和第一师那样具有战斗力。”王耀武答应照办。
他到任后,没有食言。每天精心训练部队,与士兵同甘共苦,将第一团训练成了32旅最严谨的部队,刘夷和刘峙都十分满意。
74军:对日作战没有败绩的军队
王耀武也的确能打仗。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四次“围剿”。柏天民接替刘夷担任32旅旅长,奉命率部开赴江西宜黄,结果一到宜黄便被红军团团包围。蒋介石认为危城难守,命令柏天民率军相机突围。王耀武觉得不妥,劝柏天民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柏天民觉得在理,决定死守,结果守了24天,等来了援军。
蒋介石连声称好,升任王耀武为补充第一旅旅长,军衔为少将。后来,王耀武又因功晋升为51师师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耀武的军事才干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他早期参加上海、南京保卫战,骁勇善战,上海《申报》《大公报》等报纸都报道了51师的战绩,还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战后,51师与58师编为74军,军长为俞济时。王耀武的长袖善舞再度得以发挥,与俞济时成为生死之交。俞济时后来长期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是老蒋身边红人,给王耀武的仕途帮助不少。
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参加江西的万家岭会战,74军一战成名,毙伤日军4000人。战后,王耀武被擢升为74军副军长,一年后又升为军长,成为最早担任军长的黄埔三期学生之一。任命之前,蒋介石还在重庆召见王耀武,对他的战绩大加赞许。
随后,王耀武的抗日战绩突出,74军也成为对日作战没有败绩的军队。
1939年9月,王耀武率74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他运用反包围的战术,成功收复高安城。
1941年春,王耀武率74军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与其他部队一起歼灭日军数千人。74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被蒋介石授予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也获得了一枚军队的最高勋章。
1942年到1943年,王耀武率74军先后参加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屡战皆胜,从无败绩。王耀武深受蒋介石赏识,先后被擢升为29集团军副总司令、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73、74、79、100军共10万人。
1944年12月,蒋介石又破格提升王耀武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是当时的四个方面军之一,直属何应钦的陆军总司令部。王耀武的官衔已与老资格的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其他三个方面军司令长官同列,远远超过许多黄埔一、二期学生,升任较快的黄埔一期生关麟征也仅为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许多师兄成为他的部下。
1945年2月,王耀武被蒋介石授予中将军衔。这年5月,他指挥74军、18军等王牌主力,创造了湘西雪峰山大捷,一举歼灭日寇2万余人,成为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王耀武因这一仗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年仅40岁。
一代名将兵败济南
盛极而衰。随着抗战结束,国共两党重新开战,王耀武虽然升任为第二绥靖区司令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但他遇到的对手粟裕最终让他失去了一切。
1946年1月,蒋介石开始进行反共内战的准备,命令王耀武率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秘密空运济南,建立第二绥靖区司令部,任务是遏制山东全境解放军的活动,切断山东解放区与东北解放区的联系。
王耀武要求带老部队74军与100军到山东。蒋介石没有答应,说:“‘还都’与山东同样重要,调74军回南京拱卫首都比山东还重要,调100军警备上海与京沪线也比济南重要。何必非带自己的部队不行呢?那不成了军阀思想了吗?”
39
王耀武只好退而求其次,说:“带我所指挥的18军与新六军也可以。”蒋介石又没同意,说:“18军要守备武汉,新六军要支援东北,都不能带,你如要带,只能带73军,韩浚不是也很能打仗吗?你必须顾全大局。此外,我还可以给你另调有力部队,你先去吧!”
王耀武只得怏怏赴任了。
1947年2月,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打响莱芜战役,歼灭王耀武7个师共5.6万余人,王耀武一战几乎成为光杆司令。
三个月后,粟裕又取得了孟良崮大捷,将王耀武起家的老部队、此时不归他指挥的整编74师(即74军)予以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整编74师也成为第一支遭到全军覆没的五大主力之一。王耀武闻讯寝食俱废,哀叹说:
“有如丧父之痛。”
蒋介石又交给王耀武重建74军的任务,给王耀武写了一封亲笔信,安慰说:“……灵甫之死,乃中国陆军之损失也,闻之心痛。七十四军原弟建军。为保持七十四军特殊军风,必须重建,希速就七十四军原有人员中选荐一优秀人员继任整编师长。”
于是,王耀武召集原74军的骨干郑希冉、吴莺和龙出云等人商议。他说:“老先生(指蒋)现如此关顾七十四军,整七十四师必须重新建好。”大家商议后,王耀武决定推举老部下、黄埔四期的邱维达为新74军军长。
第二天清晨,王耀武派吴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乘专机飞往南京,拜见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然后一同求见蒋介石。蒋介石看信后,予以批准,同时命令陈诚偕同邱维达迅速赶赴徐州收容旧部,重建
整编74师。为了维持整编74师一师三旅的编制,王耀武还和陈诚发生了争执。最后,王耀武不惜血本,将自己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的特务旅编为新整编74师57旅,以保持一师三旅的编制。
这时,昌乐、潍坊、张店、博山、周村相继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成为孤城。王耀武深知,仅凭现有三个整编师和保安团队总共不过11万人的兵力,济南难以固守。
1948年5月15日,他乘专机赶到南京,向蒋介石报告军情,建议说:中央现无力增援,与其坐受共军围攻歼灭,莫如主动放弃济南,集兵力于兖州,巩固徐兖防务,以利尔后作战。
蒋介石没有答应,要求必须固守济南,说:济南是华北的战略要地,关系济南与青岛的呼应和美援之路,一旦放弃则必冀、鲁、晋三省,胶济、津浦、德石铁路连成一片,华东野战军将更加运用自如,北对平、津、晋,冀,南对徐、蚌、苏、豫、皖,威胁亦将难以遏止。
王耀武只好承诺坚守济南。蒋介石安慰说,已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督率第二、十六、十三3个兵团17万人作驰援济南的准备。最后说,必要时他将亲自督战。
这年7月,兖州解放,济南失去依托。8月间,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指挥华野主力从河南、江苏和安徽分头进入山东。随后,粟裕主持制定了华野全军32万人攻济打援的作战部署,定于9月16日发起战役。
粟裕的部署是,以华野全军的44%即14万人攻城,以56%即18万人打援,具体分为攻城和打援两个集团,攻城集团多是长于攻坚的部队,打援集团多是长于野战的部队。
济南危急,蒋介石很着急,也召集智囊们商量对策,匆匆制定了一个济南会战计划,准备投入27万人参战。
一是防守济南,以原有的10万守军和新调的两个旅守城,归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负责,要求能坚守两个月以上;二是增援济南,以邱清泉、李弥和黄百韬3个黄埔嫡系兵团17万人分两路驰援,由徐州“剿
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统率。
40
41
王耀武一方面请求将其旧属整编83师周志道部空运到济,一方面加紧济南的防御部署。
9月14日,王耀武又匆匆忙忙飞到南京报告军情,蒋介石也焦虑不已,批准将整83师和重建的整编74师急速空运济南。他还指令刘峙、杜聿明,在济南受到攻击时,务必立即按原计划率3个兵团的兵力,向北前进,进攻华东野战军,以解济南之危。
9月15日,王耀武飞回济南。飞机到长清附近,他俯瞰大地,发现大批解放军部队东进,胶济路两侧也有解放军部队由龙山以东向西推进,城南山区也有解放军正向北挺进。王耀武看到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内心惊惧不已。
9月16日晚,华东野战军进攻济南的战役打响。经过8天8夜激战,华东野战军爆破成功,突破城垣,杀入内城,其余攻城部队随即潮水般涌入城中。
形势紧迫,王耀武召集司令部的人员训话:“……我们持续了8天8夜,已经尽了责任。此不同于抗日,
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现在大势已去,到了事不可为的地步,希望大家各自珍重……”随后,王耀武带着一个营从铁公祠附近一地堡中出城,向城北沼泽地带突围。跑到一里外的一个小村庄,躲在一家民房中。解放军发觉后,王耀武让一个营的部队南撤,自己换上便衣,向东逃跑。走到寿光县境内,到一家民房的厕所大便,然后离去。当地一个农民上厕所,发现王耀武用的手纸是白细棉纸,觉得可疑,马上报告了公安人员。公安人员立即追赶,抓住了王耀武。王耀武得知
盘问他的人员是公安局长,于是承认:“我就是王耀武。”
弃暗投明,对蒋喊话
9月29日,王耀武被押送到昌潍特区警备司令部。当天,华东军区致电中央、华东局、华野前委,报告喜讯:王耀武已被我活捉。王本人亦承认,并谓其与陈(毅)、黎(玉)在济南时相识。已派汽车去昌潍将其押解到军区政治部。
王耀武被押解到益都华东军区政治部后,一再提出要求,要面见陈毅。他不知道的是,此时陈毅名义上是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实际上人在河南宝丰,担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因这是军事机密,华东军区政治部没有告诉王耀武。
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奉命接见了王耀武,给他讲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希望他定下心来,不要有什么顾虑。
王耀武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向舒同表白说:我是不愿带兵打内战的。抗战中打日本鬼子,南方几个著名的战役我都参加了,仗打得还算不错。但抗战胜利后我就想急流勇退,与家人团聚,不涉入反共内战……在老头子的恩威并施之下,我别无选择,只得违心地来到山东,违心地打内战,这是我愧对人民、愧对贵党贵军的地方。
舒同对王耀武要求进步的表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慰勉,还答应尽我方之可能(通过南方地下党)对其在南京的家属给予照顾。
不久,王耀武主动向舒同表示:本人深信对国民党上层某些人士还可以起一些作用,对驻于徐州的某几个国民党部队还可以发挥一定的影响。不干则已,要干就要轰轰烈烈。只要共产党解放军方面有需要,我王某愿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耀武还主动向舒同提出,他愿意和被俘的霍守义、陈金城等国民党将领联名写一封《告国民党官兵书》;再以他个人名义写信给与自己有关系的国民党军官,劝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
舒同对王耀武的这些表示给予了肯定。
不久,王耀武被送到设在益都朱良庄、良
42
孟庄一带的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改造。
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王耀武,同时告诉他说,国民党中央社造谣说他已在济南“壮烈殉职”。11月14日,华东军区政治部安排王耀武通过华东新华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题目是《向蒋先生进一言》,向蒋介石发出呼吁:“最好命令全国国民党的军队,立即向人民解放军实行无条件投降,使全国立即恢复和平,国家民族多保存一点元气。”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也通过录音,转播了王耀武的讲话。
蒋介石听了王耀武的广播,大发雷霆,说:“王耀武是我的学生,我待他不薄。他在困难的时候却来反对我,还要下面的人也反对我,岂有此理!”说着,恨恨地把收音机砸了。
首批特赦,重获新生
随后,王耀武一直在华东军区高俘团学习改造,而且是表现比较好的一个,经常在中队、大队,甚至全团大会上发言。被“解放”的将领集体过新年的时候,他幽默地写了一副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写的是“全都来了”。
高俘团又叫“解放军官训练团”,王耀武等被俘将领说,称“解放军官训练团”这个名字取得好,比“解放军训练团”只多了一个字,表明共产党对这些国民党高级战俘人格上的尊重。高俘团里不称犯人称同学,
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允许发表不同的看法,伙食比一
般管理干部还要吃得好,鸡鸭鱼肉虾经常不断,还供应香烟和水果,允许到附近的街市上自由购物,有病及时。
一次,王耀武发高烧到摄氏40度,管理干部请医生用了当时比较贵重的药物。王耀武很快痊愈了,很是感激。
1953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写了一份揭发材料,被转到了华东高俘团,内容为揭发王耀武是“围剿”和杀害中共中央委员、工农红军著名将领方志敏的凶手。后来,杀害方志敏的凶手在新疆被缉拿归案,在报纸上公布了消息。王耀武看到报纸后很是兴奋,说:“共产党真伟大,把国民党时期搞错了的事情都搞清楚了,佩服!佩服!”
华东军区高俘团先后换了几个地点,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搬到苏州狮子口1号;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又搬到山东禹城御桥韩庄。王耀武在这所特殊的“学校”度过了7年。1956年,王耀武被转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被指定为学习委员,负责全所各组的学习。1959年12月4日,隆重宣布特赦第一批战犯时,他与杜聿明、宋希濂、溥仪等10人首批被特赦。
不久,经周恩来提名,王耀武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他撰写资料、审阅稿件,严肃认真、一丝不
苟。1963年至1964年间,他与杜聿明等多次受到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热情接待,还外出参观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各地工业建设。参观之后,他的感触很深。尤其是到湘赣各省巡礼革命老区时,他很后悔当年在江西截击方志敏,尾追红军。
1964年冬,他与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廖耀湘、溥仪等一道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两年后,在周恩来的关心下,他经人介绍与北京82中学的教师吴伯伦结婚,两人相敬如宾,晩年生活幸福。
军校毕业分配
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人民医院辞世,终年64岁。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为他和溥仪、廖耀湘3人补开了追悼会,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代名将,终于盖棺论定。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