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0-25T15:15:07.5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王奇
[导读] 结合日本“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本文对这一理念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共生设计理念在日本建筑设计和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展开了研究,验证理念的可行性。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10
摘要:结合日本“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本文对这一理念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共生设计理念在日本建筑设计和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展开了研究,验证理念的可行性。
关键词:日本建筑;“环境共生建筑”;共生设计
引言:借助“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日本建筑设计拥有了独特风格,给建筑界带来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格外注重自然能源的利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本文对日本“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研究,以便使建筑设计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1日本建筑设计的环境共生哲学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追求文化与环境共生的哲学观念。这一观念也被融入到了日本建筑设计中,促使了“环境共生建筑”的产生。而“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理念,实际就是基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人为环境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和互利共生发展,从而在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将建筑对自然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完成低碳环保绿建筑的打造[1]。
2日本“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理念的演变与发展
2.1设计理念的演变
1990年,日本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了环境共生的理念,希望能够完成与地域文化和环境共生的建筑设计。日本当代建筑师,则在空间设计方面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拓展,完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日式建筑的打造。这一理念,对世界建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建筑设计由原本的“逆生态”开始向“环境共生建筑”的方向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人类开始倡导进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造,共生建筑的思潮取得了发展,各国开始进行绿建筑的研发和推广,并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力度进行加强。
2.2设计理念的发展
“环境共生建筑”设计理念引入我国后,住建部开始通过“双百工程”建设进行绿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推广,希望通过辐射带动作用进行共生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宣传。自此,“环境共生建筑”
不再是表面的修建景观或植树绿化,而是开始用于表达现代人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结合国家环境规划要求,越来越多的环境特共生方案得以被提出,使得环境共生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日本“环境共生建筑”在建筑中的应用
3.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日本茨城県つくば市,由小玉祐一郎先生于1984年设计建设而成,是日本环境共生建筑的代表性住宅。项目特征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能源使住户在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感受四季的变化。
3.2总体方案
项目未采用复杂的施工工艺,而使用较为简单的方式,在墙体上采用厚18cm混凝土,32kg/m³外包和10cm厚度的保温材料,外侧留出3cm的空间,使空气可以从墙壁中通过,然后在最外侧包板材,施工后墙厚大约30cm。在窗户上采用双层玻璃,玻璃厚6cm。施工工艺的改变同时也造就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建筑设计。作为环境共生建筑的实验性住宅,项目生活方式与普通住宅不同[2]。由于热容量大,项目保温性好,即使冬天的早上室温也不会低于15°C以下,暖气的需求量不大。项目花园
种植高大落叶树,夏天枝叶繁茂时可以遮蔽日射,故在室内也不会感到闷热。冬天落叶后,则可引入太阳光使室内温度得到保障,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3.3共生设计
该项目的设计原点是尽量增加建筑不用冷暖气的时间,通过改变建筑的保温材料及施工工艺,为住户的室内生活环境提供保障。在设计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新生活方式。该项目距今已有34年,在此之间新的施工工艺与新型建筑材料已经成熟运用在建筑行业中,但该项目的共生设计理念影响延续至今。
4“环境共生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环境设计
4.1项目概况
项目为国际商务中心办公建筑,高3-8层,总面积223249㎡,由上海东方航空公司负责打造。从特征上来看,项目引入了社区概念,在各地块中完成了配套生活设施的设置,满足办公人亲近环境和加强交流的需求。
4.2总体方案
从项目总体设计来看,就是要构成由屋顶花园、景观庭院、景观连廊等构成的立体、互动都市花园,完成办公园区立体生态系统的打造。办公园区环境主体以中心庭院为主,需要独立实现屋顶绿化、庭院绿化,完成各园区独立庭院的设计为楼间公共交往提供便利。如图3
所示,中央公园内部有水从北向南、由高到低汇入庭院。在各基地内部,结合空间需要完成不同景观中庭和边庭设计,设计的下沉庭院则具有通风、采光等功能,可以使阳光和空气进入地下。借助景观连廊,则可以将建筑联系在一起。借助屋顶花园和建筑退台,办公人员可以获得多层次休憩空间,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图3
4.3共生设计
该项目基于环境共生设计理念,保留了固有建筑和环境景观,并借助环境特完成了和谐完整花园式商务中心的建设。项目建设重点在于环境营造,实现人与环境融合的载体建筑设计。采用流水设计,利用庭院和步行廊道对建筑楼进行隔离,则能对季节冷热变化进行自然调节,并使建筑在热压和风压作用下保持自然通风。加强屋顶绿化设计,可以利用植物蒸腾作用对部分热量进行消耗,使屋面热工性能得到改善,达到调节局部微气候的目的,并增加建筑景观视线。借助连通地下的室外庭院,可以加强建筑采光通风[3]。此外,建筑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节能设计技术,因此能够对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完成共生工作环境的打造。
结论:在建筑施工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产生的背景下,日本建筑设计的“环境共生”理念也取得了发展,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建筑设计行业深入的学习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婷玉,赵晔.山本理显:建造与地域文化和环境共生的建筑——UED专访山本理显[J].城市环境设计,2014(Z2):98-99.
[2]小玉·祐一郎.住まい中の自然[J].丸善,2008(04):3.
[3]刘诗琦,束鸿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性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2):3-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