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山西平遥古城有个名叫许立廷的人掌握着一门绝活,普通的纸经他手便能变幻出鲜活生动的戏曲小人,将这些栩栩如生的小人放置在舞台造型的木阁内,挂上碧纱罩,活脱脱就成了一场场即将开幕的戏曲演出。本着对这些精致小物的喜爱,当地人唤其“纱阁戏人”,简称“纱阁”。
平遥古城街衢中心的市楼是展出纱阁戏人的重要场所,元宵节期间供人观赏,节后便存放入市楼内。过去,当地有新婚夫妇买灯祈子的风俗,把蜡烛点燃放于纱阁前许愿、还愿。民间百姓遇有新丧之事,也会租来几阁纱人放在灵棚两侧,以表达对先人的安慰。
所谓“纱”是用纸或泥加工而成的专用材料,“阁”则是陈设戏人的小木阁房子。每阁三四个戏剧人物造型,择戏剧中精彩场面展现刹那间的剧情,内容多取材于当时百姓熟知的晋剧、京剧、昆曲的传统剧目,如《八义图》《鸿门宴》《岳飞北征》《白蛇传》等。
戏人为整个纱阁之灵魂,所用材料因地制宜,先用秸秆、谷草根据剧情需要扎成人形骨架,用铁丝或麻线扎牢,固定在木阁底板上,再用当地的红胶泥塑成头与手足安插在骨架适当位置,头部与足部由石膏模子成型,然后根据剧情需要修改人物表情,待阴干之后再施行涂化妆。
裹纸是制作戏人最精细的一道工序,麻纸或草纸既廉价又柔韧,是包裹戏人的极佳材料,不同姿态的形体全靠草纸裹紧后展示,基本形状完成后,还要用胶水刷透晾干,以保持年久。
戏人的最外一层用洒金宣纸精心裹粘,服饰的褶皱层次与轻纱般的质感全凭艺人的匠心与使用材料的技藝。最后还要经过画脸谱、贴头饰、戴服饰三道工序,主要工作是上和贴花。脸谱直接画在脸上,贴花要先在宣纸上画出各种图案后剪下粘贴,头饰用草纸制成帽、盔、额巾之类后上、贴花、簪花而成。制成的戏人生末净旦丑俱全,个个活灵活
现,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