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末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班级组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大石窝石作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数媒组”准备制作“大石窝石作文化”宣传短片。下面是他们撰写的解说词,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早在2006年,“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就已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就请随我走进房山区大石窝镇大石窝村,感受【甲】的石作文化。
大石窝的石材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其中尤以皇家御用石材——汉白玉最为著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乙】,“靠山吃山”曾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据《房山县志》记载,大石窝
开采、雕镂石材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隋末,这里的汉白玉被用来雕刻石经。此后,这种石料多被皇家用来修建宫殿、园林、陵墓等。为了完成这些工程,朝廷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调来上万名石匠艺人,他们在此定居,逐渐形成自然村落。
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是因“石”而成的。石匠们以石为业,以石为生。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石作工艺,在世代沿袭中形成了相关行业习俗。这些工艺与习俗留传至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石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石窝石作文化这一民间文化瑰宝传承至今,已经成为房山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从建国初至今,大石窝的石匠艺人( )参与了国内故宫、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石作工程的修缮和修建,(   )走出国门,对日本北海道中国公园、新加坡国家森林公园、美国纽约唐人街等十多个国家的石材工程进行加工、安装。可以说,大石窝石作文化已名扬国内外。
1)同学们对于文段中成语的使用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助作出判断。【甲】处想要强调大石窝石作文化的地位,所以应该选择      ;【乙】处想要强调人们就地取材的智慧,所以应该选择(   
A.巧妙绝伦
B.独一无二
C.因地制宜
D.自出心裁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答案
A.因为石材是帝王所用,所以应该写作“御用”。
B.“雕镂”一词中“镂”,应该读作“lóu”。
C.因为表达的是“传下来”的意思,所以应该写作“留传”。
D.“参与”一词中的“与”,应该读作“yǔ”。
3)有些同学不明白第段中“名片”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为“交际时所用
的向人介绍自己的卡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务、等”。请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从下列对“名片”的理解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印有“大石窝石作文化”这一名称的卡片
B.对“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进行介绍文字
C.能够代表房山进行文化交流标志
4)同学们对括号处应选用的关联词语有不同意见,请你结合语境,作出选择( )
A.因为    所以   B.一边    一边
C.尽管    可是   D.不仅   
2. 在对“大石窝石作文化”溯源的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云居寺石经的相关材料,准备作为宣传短片的链接一并发布。请参与他们在资料整理环节的讨论。
资料夹
【资料一】
云居寺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云居寺开山祖师静琬为使佛法永存世间,在盛产丰富石料的怀玉乡(大石窝)白带山凿岩为室,开启了千年刻经伟业,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迹。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先辈们精湛的石刻技艺,而且传承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房山石经精神。
【资料二】
据史料记载,静琬祖师先是“磨四壁而以写经”,后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储室内”。这些石经刻版规格相同,长约1米,宽约50厘米,厚约10厘米①,石面上所刻的经文,字迹端正秀丽②,刀锋犀利,运笔、提顿,字字见工③,对于研究历代书法具有极高的价值。
 
1)【资料一】的画线句表达欠妥。根据语境,在此句前应该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