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8-0172-03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段佩佩
(镇原县屯字镇人民政府,甘肃
镇原
744502)
摘
要
玉米和大豆是镇原县重要的粮油作物,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对满足城乡居民口粮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镇原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例,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择、模式选择、播种及田间管理等关键生产技术,以期正确
指导当地广大农户科学、规范落实该项种植技术。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5.1;S513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8.063
Key Points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aize and Soybean Belt Compound Planting
Duan Peipei
(Tunzi People's Government,Zhenyuan 744502,Gansu,China)
Abstract :Maize and soybean are important grain and oil crops in Zhenyuan County and important c
ash crops that drive local farm ‐ers to get rich and increase their incom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monstrate and popularize the maize and soybean belt com ‐pound planting technology to meet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rations and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key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variety selection,mode selection,sowing and field management of zonal maize and soybean compound planting in Zhenyuan County,so as to guide the local farmers to implement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scientifi ‐cally and standardized.
Key words :maize,soybean,belt compound planting,high yield cultivation
玉米是屯字镇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全镇单作玉米0.304×104hm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6.67hm 2。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屯字镇大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达到稳玉米、扩大豆的目的,有效促进粮油产量和种植效益的提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如下。
1
品种选择
1.1
玉米品种
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因素,优先选用紧
凑、半紧凑的耐密高产玉米品种,要保证其便于机械化收获作业。建议选用酒玉505、玉源7879等品种。1.2
大豆品种
要优先选用高产、抗倒、耐阴、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习性的品种。建议选用中早熟品种,要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株高控制在55~100cm。建议选用铁豆62、齐黄34、陇黄2号、泾豆1号、银豆4号等品种。
2
种植模式的确定
2.1
4+2模式
该模式是大豆带2行、玉米带4行的复合种植模式,带宽
控制为290cm、间距控制为65cm。玉米株行距控制为10×40cm,种植株数为4600株/667m 2。大豆株行距控制为10×40cm,种植株数为9200株/667m 2。2.2
3+2模式
该模式是大豆带3行,玉米带2行,带宽控制为350cm,间距控制为65cm。大豆株行距控制为10cm×40cm,种植株数为7600株/667m 2。玉米行距、变行株距、中间行株距控制为50cm、12cm、15cm,种植株数为4400株/667m 2。2.3
6+3模式
该模式是大豆带6行,玉米带3行的复合种植模式,带宽控制为455cm,间距控制为65cm,大豆株行距控制10cm×45cm,种植密度8800株/667m 2,玉米行距、边行株距、中间行株距为50cm、12cm、15cm,种植密度3400株/667m 2[1]。
3种子处理
首先,要在晴天适当晾晒种子,将种子均匀摊铺在地面
上晾晒48h,每间隔3~5h 翻动1次,以杀灭表皮病菌,降低病害发生率,打破休眠期,激发种子酶活性;其次,要认真筛选种子,通过风选、盐水选、机械选等方式,将瘪粒、残缺粒、病虫粒等剔除,留下健壮饱满种子备用。所应用玉米种要确保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所应用的大豆种要确保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2%;最后,要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玉米种建议使用含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虫嗪等成
收稿日期2023-05-24
作者简介
段佩佩(1988-),女,甘肃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
大田作物栽培技术。
种植技术第8期(总第404期)
172
分的复配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大豆种建议选用含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经过包衣处理的大豆种、玉米种,不可进行浸种,用于盐碱地、低洼易涝地种植,防止影响种子包衣效果。
4播种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背景下,建议实行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若需要覆膜,则可使用玉米大豆一体化覆膜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若无需覆膜,则使用玉米大豆一体化播种机即可。针对异机播种,可通过更换播种盘的方式,增加或者减少播种单体,用同一款机型完成玉米大豆播种作业。若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应先播种玉米,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后再进行大豆播种作业。此外,播种前要查看墒情,若墒情较差,要人工造墒后再进行播种作业,以便于更好地保证玉米及大豆的发芽率及成活率,为玉米及大豆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5播种管理
播种时,选用适宜的播种机械,目前常用的播种机械主要包括2种,一是机械式排种器,其行进速度应控制在3~5km/h;二是气力式排种器,其行进速度应控制在6~8km/h。转弯时,要提升播种机械,避免开沟器被土壤等堵塞。前进时不可急转弯,不可倒退,避免影响播种效果。要密切留意下种情况,若发现下种异常,应及时停机检查处理。种子、肥料不足时,要及时添加,防止出现漏播。要控制好播种密度,玉米窄行距以40cm为宜,大豆以30cm为宜。
6苗期管理
6.1查看苗情
播种后,要及时查看出苗情况,若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若发现有死苗现象,应拔除死苗,并用生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同时分析死苗原因,然后移栽补苗,达到齐苗、全苗的目的,为壮苗培育奠定有利的基础。
6.2化学除草
玉米大豆播种后和出苗前,要封闭除草1次,此次除草建议使用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等除草剂,可起到较好的封闭除草效果。大豆除草应在2叶期—3叶期时进行,优选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等除草剂。玉米除草应在3叶期—5叶期时进行,优选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除草剂。喷施除草剂时,要在喷雾装置上设置喷雾罩,实现定向喷雾,避免出现飞药等现象。大风天气禁止喷施除草剂,避免药物漂移。玉米和大豆不可在同一天喷施除草剂,要分开喷施,防止造成不良影响[2]。
6.3防病治虫
首先,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包括茎基腐病、蓟马等。茎基腐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质量分数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质量分数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蓟马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质量分数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其次,大豆苗期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根腐病、甜菜夜蛾等。根腐病防治时,建议交替使用质量分数4%农抗120
水剂200倍液、质量分数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甜菜夜蛾防治时,建议交替使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质量分数25%唑蚜威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6.4适期化控
建议在大豆开花前喷施烯效唑、多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可起到不错的化控效果。同时,玉米化控建议在7叶期—10叶期时进行,可使用胺鲜•乙烯利等药剂化控,可有效控制株高,提升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需要注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好化控药剂的使用量和浓度,不可过量使用,避免产生不良影响[3]。
7中期管理
7.1水肥管理
生长中期,玉米及大豆对水肥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做好水肥管理工作这是实现玉米、大豆高产稳产的关键。首先,若土壤含水量低于60%,及时浇水,浇水时以小水为主,禁止大水漫灌;其次,若发现玉米和大豆长势差、生长缓慢,及时追肥,建议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料补充营养,满足玉米和大豆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有助于延缓叶片衰老,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7.2防病治虫
首先,玉米中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大、小斑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质量分数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褐斑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质量分数5%戊唑醇15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锈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质量分数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玉米螟防治时,建议浇灌质量分数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质量分数50%甲胺磷乳油2000倍液,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草地贪夜蛾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25%灭幼脲3号悬浮液2000倍液、质量分数10%氯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喷2~3次。其次,大豆中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叶斑病、蚜虫、点蜂缘蝽等。叶斑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质量分数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蚜虫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质量分数0.36%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点蜂缘蝽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3%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质量分数5%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4]。
种植技术
第8期(总第404期)农业技术与装备173
8后期管理
8.1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后期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穗腐病、纹枯病、青枯病、钻心虫等。穗腐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质量分数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纹枯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质量分数5%井岗霉素15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青枯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质量分数50%速克灵可施性粉剂1500倍液,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钻心虫防治时,建议交替使用质量分数90%800倍液、质量分数50%敌敌畏500倍液喷雾,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周放大豆生长后期常见病虫害包括:菌核病、灰斑病、烟粉虱等。菌核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质量分数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灰斑病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质量分数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烟粉虱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食心虫
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质量分数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质量分数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5]。
8.2叶面施肥
玉米及大豆生长后期,农户应结合植株的长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叶面施肥,若发现长势不佳,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要及时喷施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有效延长玉米及大豆植株的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提高千粒质量。9适期收获
玉米及大豆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作业。要控制好收获时间,建议在完熟期收获,结合成熟度、种植模式控制好收获顺序,目前常用的收获方法主要包括:先收玉米后收大豆、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玉米同时收获等,农户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收获方法。
10结语
屯字镇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玉米生产的重要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屯字镇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掌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提高玉米及大豆的产量、质量和种植效益,推动屯字镇玉米大豆产业良好发展,保障粮油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崔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12.
[2]尚雪晶,张杰.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
2017(18):522-523.
[3]李菊平.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
2020(18):57.
[4]徐爱英,曲永朋.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
技术,2020(11):59.
[5]张相斌,陈朝辉,姚保民,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
研究[J].山西农经,2019(12):88+91.
种植技术第8期(总第404期)
段佩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化螟等害虫,然后将其诱杀;稻鸭共育技术,水稻插秧后2周放养雏鸭,每667m2放养15~20只,对稻飞虱、纹枯病、杂草均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再次,生物技术防治。保护并释放赤眼蜂等害虫的天敌,可诱杀二化螟以及稻纵卷叶螟,建议667m2稻田放蜂10000头,每间隔5d放蜂1次,连续放蜂2~3次;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和虫害,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可防治二化螟。苦参碱,可防治稻飞虱。春雷霉素,可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可防治纹枯病及稻曲病[5]。
最后,化学技术防治。优先选用广谱、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方法,防止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保证水稻品质。如:稻瘟病,建议用40%稻瘟灵乳油100g兑水50kg喷雾;稻曲病,建议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30kg喷雾;细菌性条斑病,建议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50g兑水50kg喷雾;稻飞虱,建议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g兑水50kg喷雾;稻纵卷叶螟,建议用20%三唑磷乳剂75mL兑水50kg喷雾。12结语
综上所述,万山区当地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新时期,为保障水稻安全稳定生产,要积极推广应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掌握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确保水稻健壮生长。同时,要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万山区水稻病虫害流行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守住老百姓的“粮袋子”,推动万山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友应.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21):18.
[2]陶宜中.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
2019(14):84.
[3]古青光.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9(14):133-134.
[4]陈仕勋.关于水稻栽培与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J].农业与
技术,2018(3):111.
[5]王永普.浅谈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绿病虫害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2019(12):239-241.
(上接第171页)17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