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的美学探析
    《误杀》讲述的是发生在泰国边陲小镇的故事。原本生活状态平和安稳的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旅居华人李维杰靠开设一家网络公司来照顾家人的生计,并有两个可爱乖巧的女儿。为人谦和、厚道,给周围的朋友、邻居留有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平静的生活随着大女儿去参加夏令营的活动而被骤然打破。李维杰所代表的是生活在这个小镇里,无力反抗权威部门的普罗大众。看似平静安和的生活下掩藏着力图争破牢笼的躁动之心。在这个权力至上的小镇上,普罗大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权力,听从权威。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之后,李维杰深知在法律面前,他们只有无尽的卑微、孤独与无助、弱小与贫瘠,生命的咽喉瞬间被扼住,但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的安危,向所谓的权威部门奋起反抗,李维杰决定消除掉所有埋藏尸体的证据,并利用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间掩藏真相,与警方展开了精神上的殊死搏斗较量。
    1. 审美格调:蒙太奇的时空交错开学第一天的感想
怎么调节电脑亮度    《误杀》这部影片整体的叙事风格是以中心主旨“误杀”为线索,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方式,让罪犯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交错行进,借此来与警方展开意志与精神的角逐、较量。影片
采用了环环相扣,前后相呼应的整体叙事结构,其中也提及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影片,并采用这些影片中的经典桥段来向其致敬。影片开头借由李维杰之口向颂叔讲述了《监狱风云》中罪犯逃跑的桥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颂叔对于影片的结尾部分不是很满意。颂叔说到:花了这么大的功夫,最后却死在了棺材里,这是什么狗屁结局。在颂叔看来也许最好的結局就是两个人都活着离开监狱,过上不在担惊受怕,受人约束与管制的正常生活。李维杰却持相反的看法,“一定要逃出去才是好的结局吗,这样的结局紧张而又刺激”,在他看来,这个结局也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影片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为电影增加了一定的厚重感与神秘彩。颂叔与李维杰的这段对话暗示了本部影片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在监狱结束,预示着李维杰以后在监狱里的生活是最好的结局。
    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蒙太奇的电影拍摄方式便粉墨登场了。蒙太奇即镜头的剪辑加特效,影片的故事情节看似紧张又刺激,实则是一种影片拍摄手法的技术运用。为后续影片的发展走向做了先述的概念灌输与铺垫。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本部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边的经典的台词: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毛太美丽。这些围墙很有趣,最开始你憎恨它,慢
慢你习惯它了,后来你就开始依赖它了。就像台词中道出的哲理一样,最开始人们向往一种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自由,到最后随着时间慢慢消逝,心灵被禁锢了厚重的枷锁,对于自由的向往便不再日益强烈,心灵的需求归于平静,开始习惯受困于无形的牢笼之中。而在影片中,李维杰为了庇护家人,让平静的生活不起波澜,选择了蒙太奇式的影片方法来处理留有的犯罪证据。这一切结果的来源得益于李维杰的那句话,你要是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情。为后面丢弃作案工具使用的蒙太奇手法埋下了伏笔。
    2. 审美内涵:误杀的三层解析
    “误杀”作为全片叙事的结构核心,不仅仅讲述的是表面上的警察局儿子死亡的这件事情,现象背后的深层涵义是关乎社会、文化、与人性的内在涵义。影片“误杀”共有三个层次的内在涵义。
    第一层为实际叙事意义上的误杀。阿玉为了保护女儿平平,在与素查发生争执的过程中,平平举起的锄头失手打在了素查的后脑勺上,致使其出现吞舌的现象而造成了假死的误杀。这一现象与李维杰在看拳赛时的赛况分析相呼应,在泰拳的竞争与较量之间,会因
为比赛选手的激烈动作而导致其中一方在倒地时出现短暂的窒息吐舌现象,我们称之为假死。此时,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就会消除吐舌现象,呼吸变得顺畅。在素查倒地之后,阿玉母女两透过视觉的观察,想当然的认为此时的素查已经死亡,由此造成了叙事意义上的误杀。在影片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警察局长拉韫说到:人最相信的就是亲眼见到的东西,此句话也为呼应素查被误杀做了明确的指正。
文章家庭背景    第二层为隐形逻辑意义的误杀。细致分析影片的桥段,由于素查对平平的步步欺辱与威胁,造成了“误杀”在后续的故事情节发展中,阿玉为了掩盖杀人的事实而将素查埋藏在了恩叔的坟墓中。之后在李维杰询问阿玉是否看见素查被锄头敲击后脑勺出血时;李维杰独自一人蹲在恩叔的坟墓边深思吸烟时,听见了棺木里传来了轻微的喘息之声;在李维杰一家从罗统返回家中吃饭时,安安拿着叉子在光滑的餐桌上划出一道道的印记时,被父亲赶忙呵斥住;影片将要结尾时,棺木被警察打开了,虽然没有看见素查的尸体,但是在棺木的盖板上有一道道血印子的局部特写。以上这些相联系的细节点名了影片隐形逻辑上的误杀,李维杰才是杀死素查的真正凶手。面对素查还活着的客观事实,李维杰选择了视而不见的“不作为”,并亲自埋藏了素查的“尸体”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在李维杰第二次去寺院布施的时候,遇到的僧人拒绝了他的布施,此时的僧人已经感应到李维杰做了违背内心与灵魂
的事情,说出了:感恩施主,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的佛学话语。这也间接佐证了李维杰杀人的事实。
    第三层为体犯罪心理学上的误杀。体心理学出自《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这也是影片的高级之处。我们是一个体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演变,文明的大变革也得益于民族思想变化的结果,现代人对体力量的信念往往会改变传统政策和固有的既定观念。民众的崛起、反抗与斗争会使体力量的威力发挥到极致,但这种方式如何发生、威力造成的结果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体心理的犯罪结果是不可预测的。
女人节    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与道德的审判,李维杰利用了蒙太奇的方式来混淆犯罪的时间线索,以此来迷惑警方侦破案件的视线。在素查还没有被误杀之前,李维杰按照既定的工作日程表去罗统为一酒店进行网络安全的维护,并将这一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告知了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开餐馆的颂叔。李维杰为颂叔不能亲自去现场观看拳赛而感到惋惜,答应了颂叔会为其进行现场的实况转播,这一情节描写为后续颂叔在警察局提供的证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人都是视觉动物,都会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内容,那一定就是真实的。而李维杰也没有撒谎,他的确带家人去了罗统,并发生了所论述的一系列事情,吃了奶油蛋糕,
看了电影,看了拳赛,面对警察的询问也应对自如,虽然没有撒谎,但是他却利用蒙太奇的素材偷换了时间。就像是一部电影,用了特殊的剪辑技术,将事情的发展重新安排一遍。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只不过经过了李维杰蒙太奇的剪辑,看似没有破绽,其实是掩盖真相的伪面纱。李维杰利用大众存在的心理认同“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里心理特征,在素查事件发生之后,带着家人去罗统进行所谓的“度假”,享受一家人的周末时光,而这一天已经是3号,并非李维杰一家人口统一的证词,2号在罗统。为了加深与案件相关的朋友、邻居、酒店服务人员、大巴车司机、拳赛场卖货的小贩以及蛋糕店老板的印象,李维杰蓄意引起与这些人的共鸣话题或是通过争吵来加深这些人的印象,利用“证人”的深刻印象,不知不觉间为李维杰一家在罗统的时空穿梭做了“善意”的伪证。这些所谓的事实与真相就形成一部利用碎片剪辑而成的电影,李维杰的刻意为之掩盖了他们一家杀人的事实。
章艳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