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
4.尝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种喜欢的事物。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尝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种喜欢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竹子,简单介绍作者,引出课题《竹石》。
二、初步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想想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注意纠正读音,特别是“劲”字。
三、指导交流学习情况,细读感悟。
预设(一)交流前面两句诗的学习情况。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运用了拟人手法。那么你从“咬定”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呢?
2.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吗?
3.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容易吗?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交流后面两句诗的学习情况。
1. “东西南北风”仅仅是指东风西风南风北风,仅仅是指风向的不同吗?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2.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受千磨万击,那么除了经受狂风的呼啸,它还可能经受了哪些磨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3. 面对这样的竹子,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面这两句诗的意思。
5. 哪位同学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时,相机指导点拨。)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志向。
预设(一)我们要怀着怎样的感情去读这首古诗呢?
1.学生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
预设(二)理解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
五、拓展,仿写。
1.读读有关王冕的两首诗。
2. 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志向。
板书:
10古诗三首
     竹石
竹 → 人
10古诗三首  竹石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顾导入
1.背诵《马诗》《石灰吟》。
2.交流: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3.小结:借物言志。
4.今天我们要学的诗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他是“扬州八怪”之一——拓展“扬州八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
  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呢?你们说呢?
  2.自读,从文中一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
  3.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1)“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一个“咬”字会使读者想象竹根盘绕的模样,想象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朗读表现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2)“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连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它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它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出示课件)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
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诗了吧!(小结:借物言志)
6.有许多古人喜欢竹子,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以及:
宋代徐庭筠《咏竹》中的“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宋代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君亭咏竹》中的“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业
1.默写《竹石》。
2.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竹石》
难点名称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的学习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若是死记硬背,学生会难以理解、记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利用朗读法、拆分诗句的字词理解方法、诗眼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难点教学方法
利用讲授法、演示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1.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他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
2 .说到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想了解郑板桥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了解作者简介竹子实际是什么
三、初读古诗
1.学生听朗读,根据朗读把读不准的字标出注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划分节奏
4.根据节奏,学生再读一读(效果更好)。
四、理解诗意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咬定: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1.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破岩: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3.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4.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5.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对这两句诗字词理解。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2.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韧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五、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1.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得表达效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2.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六、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竹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竹石》的意思。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朗读法、拆分诗句的字词理解方法、诗眼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等方法你们一定学会了吧。以后再学习其他的古诗,你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学习。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