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翻译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词汇积累: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 词语 | 例 句 | 意 思 |
古今 异义 | 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古义:情趣 今义:心愿,意向 |
发 | 野芳发而幽香 | 古义:开放 今义:散发 | |
一词 多义 | 临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
临溪而渔 | 对着 | ||
乐 | 山水之乐 | 乐趣 |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快乐 | ||
而不知太守之乐①其乐② |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所乐的事情 | ||
归 | 云归而岩穴暝 | 聚拢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回去 | ||
秀 | 蔚然而深秀者 | 秀丽 | |
佳木秀而繁阴 | 茂盛、繁荣 | ||
词类 活用 | 山 | 山行六七里 |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
翼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 | |
前 | 杂然而前陈者 |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 |
虚词 | 而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连词,表顺承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连词,表递进,而且 | ||
泉香而酒洌 | 连词,表并列 |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连词,表因果 | ||
往来而不绝者 | 连词,表修饰 | ||
朝而往,暮而归 | |||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连词,表转折 | ||
二、精讲精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环滁皆山也(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3)饮少辄醉(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6)云归而岩穴暝( )
(7)野芳发而幽香( ) (8)伛偻提携( )
(9)弈者胜( ) (10)觥筹交错( )
(11)树林阴翳( ) (12)鸣声上下(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C.野芳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饮少辄醉 造饮辄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 环而攻之而不胜
B.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C.山间之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之帽
D.醒能述以文者 徒以有先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5.太守在为官为政方面,除了“与民同乐”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与摘录原句相结合)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7.第③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参考答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环滁皆山也(环绕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3)饮少辄醉(就)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寄,寄托) (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8)伛偻提携(腰背弯曲)
(9)弈者胜(下棋) (10)觥筹交错(酒杯)
(11)树林阴翳(遮盖) (12)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C.野芳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饮少辄醉 造饮辄尽
(解析:A.动词,称呼,命名/为,是;B.幽深/茂盛、繁茂;C.开放/从……出发;D.于是,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日出而林霏开 环而攻之而不胜
B.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C.山间之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之帽
D.醒能述以文者 徒以有先生也
(解析:A.连词,表顺承/表转折,却;B.代词,代指百姓/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真的;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因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解析: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更多是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而不是沉迷于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5.太守在为官为政方面,除了“与民同乐”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与摘录原句相结合)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7.第③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