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姓名 | 学生姓名 | 教材版本 | |||
学科名称 | 语文 | 年级 | 八 | 上课时间 | |
课题名称 | 《醉翁亭记》 | ||||
教学 重难点 |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 ||||
教 学 过 程 | 【知识梳理】 A 层次学生(拔高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宋代文学家。 二、重点知识梳理: 是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季景的语句是 , , , 。 3、用四个三字短语概括文章第三段的内容,分别是 、 、 、 。 5、文章围绕一个“乐”字,共写了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等。 6、太守所“乐”的事情有 、 、 。 7、文中有很多的成语至今还在沿用,比如: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 等。 8、重点字词句翻译: (1)环滁皆山也 (2)觥筹交错 (3)太守自谓也 (4)太守谓谁 (5)云归而岩穴暝 (6)伛偻提携 三、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滁州城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抒 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B 层次学生(基础型)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 觥(gōng)筹交错 颓(tuí)然 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名之者谁 名:命名。(6).饮少辄醉 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 于:在。 (15).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弈者胜 弈:下棋。 (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23).太守谓谁 谓:是。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着或坐着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二)内容主旨: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重点把握: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7.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8.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9.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一,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典型例题】 A层次学生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①②: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3)志喜也( ) (4)甲子又雨(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 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农夫相与忭于野。 13.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 喜雨亭: (2)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层次学生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在乎的是欣赏山水之间的乐趣。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当堂练习】 A层次学生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名之者谁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B层次学生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拓展延伸】 A层次学生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以为号焉。 (2)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1)五柳先生: (2)醉翁: B层次学生 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 ||||
课后小结 | |||||
组长签字 | |||||
醉翁亭记翻译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讲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本文发布于:2024-11-22 22:2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