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基础知识训练
一、词语解释
(一)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
1.皆山也
2.林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行六七里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6.有亭翼然 于泉上者:
7.峰回路转:
8.亭者谁
9.之者谁:
10.太守自谓也:
11.饮少醉:
12.故自日醉翁也
13.醉翁之不在酒:
14.之心而之酒也:
15.若夫日出而林 :
16.云而岩穴
17.明变化者
18.野 而幽香:
19.佳木而繁阴:
20.负者歌于途:
21.伛偻 提携
22.溪而:
23.酿泉为酒:
24.泉香而酒:
25.山肴:
26.杂然而前者:
27.宴之乐
28.非:
29.者中
30.者胜
31. 交错:
32.苍颜白发:
33.颓然乎其间者:
34.已而夕阳在山:
35.树林阴:
36.鸣声上下:
37.而不知太守之也:
38.太守谁:
(二)古今异义
1.醉翁之不在酒
古义:
今义:心愿,意向等
2.林霏
古义:
今义:打开等。
3野芳而幽香
古义:
今义:发散散开等。
4.佳而繁阴。
古义:
今义:清秀美丽等
5.非非竹
古义:
今义:蚕丝或像丝一般的物品。
6.非丝非
古义:
今义:竹子。
7.者中
古义:
今义:发射、放出等。
(三)词多义
1、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2太守而宾客从也
而岩穴暝
3、太守自也:
太守谁:
4、蔚然而深者:
佳木而繁阴
5、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溪而渔
(四)词类活用
1.百具兴
2.行六七里
3.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4.之者谁
5.故自日醉翁也
醉翁亭记翻译
6.酿泉为酒
二、语句翻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9.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内容理解
1.说一说第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2.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4.文中用了21个“也”字,25 个“而”字,这样安排,有何表达效果?
5.文中写景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7.请简要探究本文中醉翁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8.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
9.文章第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10.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1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醉”,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四、理解性默写
1.“醉翁”之号的来历是
2.形容某人做一件事,其真实目的并不在此,可以用《醉翁亭记》中的名句:
3.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句子是
4.写山间早晨和傍晚景的句子是
5.写山间四季景的句子是
6.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