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亭记》和《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众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高大的样子醉翁亭记翻译
B.醉翁之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C.峰路转                    回:曲折、回环
D.未及文章                 尝:曾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4.甲文中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5.根据甲乙语段,说一说欧阳修的为官之道有哪些。
【答案】
1.A
2.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D
4.太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围绕这两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5.与民同乐、为官勤勉、不求声誉(淡泊声誉)、待民宽简而不扰
【解析】
1.A项的解释有误,“蔚然”的意思是“茂盛的样子”。故选A。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霏(弥漫的云气)”“暝(昏暗)”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D项有误,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与民同乐。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需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根据文中的描述可知,欧阳修把当地治理得非常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人们生活安逸而富足,所以才会愿意跟着太守一起出游。。
5.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欧阳修与民同乐;从“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可以看出他关心百姓;从“不求声誉”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从“宽简而不扰”可以看出他宽松待民。
甲: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乙: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荫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欧阳修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