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6分)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①峰回路转 回:挺拔 ②太守自谓也 谓:对…说
B.①云归而岩穴明瞑 瞑:管暗 ②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①泉香而酒洌 洌:清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①而乐亦无穷也 亦: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不久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正误的判断。
A.有误,第①句中的“回”是回环;第②句中的“谓”是称呼。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从,跟随。乐,以……为乐。句意为: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作者以文记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案:
(1)A
(2)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
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邮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
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人世她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遗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太惊曰:“此非雪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节选自《聊斋志异·鸽异》)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醉翁亭记翻译
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够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分析】【参考译文】
鸽子种类繁多。名类繁多,数不胜数,只有玩鸽内行的人,才能辨识清楚。邹平县有位张幼量公子,特别喜好鸽子。他按照《鸽经》上所列的名堂,四处搜求,力求搜寻到天下所有品种。他养鸽子,如同养育婴儿一样。山东一带养鸽子的行家,以张公子家为最著称,张公子也常以善养鸽子,自我夸耀。曾经得到两只白鸽,人世间绝无仅有,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虽然亲朋好友,也得不到。
有一位张公子父亲的朋友,是个贵官。一天,见到公子,问:“你养了多少只鸽呵?”张公子谨慎地回答几句,就退下来。怀疑某公是爱好鸽子的,想赠送两只鸽子,但是实在舍不得。又想到长辈来索求,不能过于抹他的面子,而且也不敢以平常的鸽子送给他应付差使,就选两只白鸽,用笼子盛着去送给他,自己以为就是送千金的礼物,也不如这两只鸽子珍贵。过了几天张公子见到某公,自己脸上很有居功得意之,而某公说话间,并无一语感谢赠送鸽子的事。张公子不能忍耐,便问:“前天我送的鸽子可中意?”某公回答说:“也挺肥美。”张公子惊讶地说:“大人把鸽子烹了?”某公回答说:“是啊!”张公子大惊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没什么特殊的。”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曾经得到两只白鸽,人世间绝无仅有,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虽然亲朋好友,也得不到。故断为: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非常,非同寻常。回思,回想。句意: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某公不识鸽子,张幼量送鸽给他,结果被他给吃了;
B.正确;
C.有误,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四处搜罗鸽子;
D.有误,某公不理解张幼量对鸽子的喜爱,只是认为,鸽子可以吃。
故选:B。
答案:
(1)A
(2)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
(3)B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碎砚诗(清)张锦芳
已坠同遗甑③;深耕愧寸田。
试当初洗日;摔碎未焚前。
正有文章劫③;甘辞翰墨缘。
谁能并投笔;抱璞④保天全。
注释:①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也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②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字犹。③她:保持本。璞,包含看五
的石失。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领联说得到现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
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2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摔碎的砚台,本来也没有现成的典故可用,而且破碎后的砚台,也不像完好的砚台那样,有形有制可供描摹,如何能写成诗呢?张锦芳的诗人的天分和诗学的功力,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乾隆中叶酷烈,作者处在无形无影而又无处不在的政治高压之下,他不由自主地通过这样婉曲的方式,正话反说,来表达内心的愤懑不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