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
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这部
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
“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其喜洋洋”: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这种乐以个人的进退得失外物好坏为转换,是以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以天下兴亡为转移。
7、“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心情。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同时表达出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
1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12、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应具备“古仁人之心”。
因为(1)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小石潭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顺宗永贞远年(805)他参加王叔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期中的第4篇。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山城记》。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
凉、凄怆的情感。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见”的描写,以及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
三、中考链接
1、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醉翁亭记
一、内容梳理
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英逆之交。
2、欧阳修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
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四、中考链接
1、第二段中其乐“无穷”指何而言的?
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
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抚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
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醉翁亭记翻译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言的方面,谈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
8、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9、“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
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另一件事情上,也指别有企图。
11、《醉翁亭记》文语言优美,尤其是对偶句,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对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替君主分忧)(先天下而忧)。
12、第三段写了四种情景,以原文中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3、本文也具有《岳阳楼记》中展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1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予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醉翁亭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中,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醉泉之上。
15、④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是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16、
(1)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