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甘肃省武威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醉翁亭记翻译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
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
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⑵日出而林霏开.开:
⑶杂然而前陈.者陈:⑷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3分)
【答案】17.(4分)⑴寓:寄托⑵开:消散⑶陈:陈列,陈设;摆开⑷使:出使
18.(2分)B
19.(4分)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⑵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参考译文】我在滁州修建了醉翁亭,太常博士沈遵,是一个充
满好奇心的人,听说了之后就前往游览。喜爱那里的山水,回去以后
用琴曲谱写它,写了《醉翁吟》三首。去年秋天,我奉命出使契丹,
沈遵与我在恩冀之间会面。夜深了酒喝了一半,拿起琴来弹,有音乐
却没有歌辞,于是写了歌辞赠送给他。
【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发布)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
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⑵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答案】10.A(布:映照);11.C(“之”代词)12.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⑴(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
⑵(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广西南宁市】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朝而往,暮而归.男有分,女有归.
B.颓.然乎其间者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醒能述以文.者皆披发文.身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徐公
B.杂然而前陈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
D.射者.中,弈者胜陈胜者.,阳城人也
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
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
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
种含义。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⑵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故事“”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2分)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13.C离开(A项:返回:女子出嫁。B项:原意是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坠落。D项:名词,文章;动词,画着花纹。)14.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介词.表示比较。C项:代词,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项:……的人: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
引出判断。)
15.B (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
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1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1分)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1分)⑵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l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