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6篇
山水田园诗6篇
               
山水田园诗1
  教学目标:
  (1)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2)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
  (1)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3)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5)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鹭作为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在《积雨辋川庄作》诗中表现为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作为一种意象,主要是用来营造宁静、恬淡环境气氛。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用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实战演练1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题: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人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感情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实战演练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瑗。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在画人的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彩。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逸,闲情潇洒,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牵涉到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思想内涵。
  实战演练3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田园风光的诗  猎猎南风拂驿亭,
  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
  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问题: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历经沧桑后的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渲
染、白描等。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
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实战演练4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参考答案: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