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清丽洗练,多⽤⽩描⼿法。下⾯是为⼤家带来的:⽥园诗:孟浩然《过故⼈庄》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过故⼈庄
唐代:孟浩然
故⼈具鸡⿉,邀我⾄⽥家。
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开轩⾯场圃,把酒话桑⿇。
田园风光的诗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译⽂
⽼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对⾕场菜园,⼿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故⼈庄:⽼朋友的⽥庄。庄,⽥庄。
具:准备,置办。鸡⿉: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字⾯指鸡和黄⽶饭)。⿉(shǔ):黄⽶,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
邀:邀请。⾄: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开:打开,开启。轩:窗户。⾯:⾯对。场圃:场,打⾕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闲谈农事。桑⿇:桑树和⿇。这⾥泛指庄稼。
重阳⽇:指夏历的九⽉初九。古⼈在这⼀天有登⾼、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创作背景
这⾸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门⼭时,对上姓⽥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园风光,创作出这⾸诗。
赏析
这是⼀⾸⽥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活情景,也写⽼朋友的情谊。通过写⽥园⽣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活的向往。全⽂⼗分押韵。诗由“邀”到“⾄”到“望”⼜到“约”⼀径写去,⾃然流畅。语⾔朴实⽆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家⽣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村风光和平静的⽥园⽣活,⽤语平淡⽆奇,叙事⾃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成为⾃唐代以来⽥园诗中的佳作。
⼀、⼆句从应邀写起,“故⼈”说明不是第⼀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横斜,犹如⼀幅清淡的⽔墨画。五、六句写⼭村⽣活情趣。⾯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然,富有⽣活⽓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有尽⽽意⽆穷。
“故⼈具鸡⿉,邀我⾄⽥家。”这⼀开头就像是⽇记本上的⼀则记事。故⼈“邀”⽽作者“⾄”,⽂字上毫⽆渲染,开门见⼭,招之即来,简单⽽随便。这正是不⽤客套的⾄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以“鸡⿉”相邀,既显出⽥家特有风味,⼜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平静⽽⾃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显⽰了⽓氛特征,⼜有待下⽂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进村⾥,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成⼀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依依相伴,则⼜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了⼀⽚开阔的远景。由此运⽤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遥接青⼭,使⼈感到清淡幽静⽽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庄”出现在这样的⾃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场圃,把酒话桑⿇”,才更显得畅快。这⾥“开轩”⼆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诗的,但上⾯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在屋⾥饮酒交谈,轩窗⼀开,就让外景映⼊了户内,更给⼈以⼼
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们⽐较注意“话桑⿇”,认为是“相见⽆杂⾔”(陶渊明《归园⽥居》)。但有了轩窗前的⼀⽚打⾕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给⼈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就更让读者感到是⽥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产的⽓息,甚⾄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村舍、场圃、桑⿇和谐地打成⼀⽚,构成⼀幅优美宁静的⽥园风景画,⽽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采。正是在这样⼀个天地⾥,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世所稀”的诗⼈,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共话桑⿇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连他的举措都灵活⾃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氛,在这⾥显⽰了它的征服⼒,使得孟浩然有⼏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活所吸引,于是临⾛时,向主⼈率真地表⽰将在秋⾼⽓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泥饮美严中丞》中说:“⽉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杜甫诗中⽥⽗留⼈,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可以窥见⼀些消息。
⼀个普通的农庄,⼀回鸡⿉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的是⼝头语,
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平易近⼈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
的农家⽥园和谐⼀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度适应,恬淡亲切却⼜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固然是每个句⼦都⼏乎不见费⼒锤炼的痕迹,另⼀⽅⾯每个句⼦⼜都不曾显得薄弱。⽐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却能见出⼀⽚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句只说重阳再来,却⾃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的依恋。这些句⼦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当巧⽽不巧者”(⽪⽇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融⼊整个诗作的⾎⾁之中,显得⾃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两个精⼼制作的句⼦去⽀撑门⾯,是艺术⽔平⾼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了它的魅⼒,⽽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