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谀(chán)        稼艰难(sè)            如(pì)            如蚁附(shān)
B.子(jīn)        高气扬(zhǐ)            壕(zhán)            绕树三(zā)
C.龉(jǔ)            运筹帷(wò)            鸟(jī)            风声鹤(lì)
D.谈 (yàn)        手可得(tuò)            吐(bǔ)            叽叽喳(chā)
【答案】C
【解析】A项,“谄”读chǎnB项,“堑”读qiànD项,“喳”读zhā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去日苦多逝去的                        池鱼思故渊旧,原来的 
少无适俗韵韵律                        羁鸟恋旧林束缚
B.契阔谈 (通                        悠悠我心悠闲
方宅十余亩方圆,周围                    榆柳荫后檐遮蔽
C.老大徒伤悲徒然,白白地                焜黄华叶衰衰败
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                还顾望旧乡回头看
D.山不厌高嫌恶                            绕树三匝周,圈
周公吐哺哺育                            误落尘网中比喻官场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逆以煎我怀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一样,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名词做状语;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项,名词做动词。
5.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契阔谈,心念旧恩
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答案】A田园风光的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A项,“厌”通“餍”,满足;“ ”通“宴”,欢饮。
6.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                  B.开荒南野际
C.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狗吠深巷中
【答案】C
7.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答案】D
【解析】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操有辉煌的政绩,比如统一中国北方,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等。对人才不拘一格,延揽天下英雄,他确实是开一代风气。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多次被搬上银
幕,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D2015613日是中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514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分别在上颁布了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答案】B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觉。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①③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④①是对前文中“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的具体阐释,③是过渡,引出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即②,⑤紧接补充说明②,由此可知选A项。
10.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答案】(1)曹操——三国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2)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意境。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首先分析所给例句的特点,再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仿写。仿写时既要追求形似,也要追求神似。本题要关注反问句式,引用准确,评述恰当,句式相同。
2、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12.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科网
【解析】“兰泽”“芳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古人视其具有美好的品质,常用其寄托美好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整首诗看,“兰泽”“芳草”两个意象,一方面衬托了主人公美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传达了主人公美好纯洁的情感寄托。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答案】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分析错误,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热爱。
1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景极具特,试作赏析。
【答案】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彩艳丽。②“
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