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卷)
考试分数: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33分)
1.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大弦嘈嘈如急雨
D.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存
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韵律,节奏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
3.下列对诗句所用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寓情于景)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反衬)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
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富有现实主义彩。
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堪称绝世名作。
C.《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
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D.声声慢:词牌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
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5.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的结局。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李白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6分)
如梦令李清照
①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中华经典诗词100首》要收录历代经典的诗词佳作,因为数量所限,《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篇豪放派词作中只能选择一首,主编犹豫不决。请你帮他推选出一篇,并阐明推荐理由。(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9分)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
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
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
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与虚
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在《归园田居》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9分)
鹧鸪天①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他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开宋词“豪放”之风。
B.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杂乱、衰萎。
C.上片描绘的景充满了颓废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D.下片前三句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1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9分)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
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
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个步履
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D.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
及近;诗情则由浅入深,耐人寻味。
1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6分)
三、材料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被称为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不论是《周易》《诗经》还是《论语》《史记》,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四大名著,都自有它们产生的背景。有位作家感叹:时代的变迁和原典背景的消失,使人们越来越远离经典。
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要重视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思考?请任选一部经典,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卷)
参考答案
2.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A项,存:问候、探望。B项,韵:气质、情致。D项,当:对着。
3.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该句用环境的清冷衬托词人内心的凄凉、寂寞,以“哀景”称“哀情”,用的是正衬的手法。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富有现实主义彩”错误,应该是“富有浪漫主义彩”。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艺术形象缤纷多彩,表现手法新奇。
5.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例句用事典,借古伤怀,借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同病相怜之悲。A.化用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表达的是自己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B.运用事典,借古讽今,借刘义隆草率用兵最终仓皇落败,告诫南宋统治者,以史为诫。C.运用事典,借古伤怀,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意,暗含壮志难酬之慨。与例句用法、作用相同。D.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6.(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①昨日江渚散步,看见红白无数。②试问何东西,却道袋装弃物。③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一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解析本题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字数、押韵等,内容上要反映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
8.示例:我推荐《念奴娇·赤壁怀古》,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解析】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本题先选择词,再阐述理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这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9.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项,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喜爱。
10.诗人采用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展现出一派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樊笼”比喻官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悔恨之情,也表达了终于摆脱官场羁
绊的欣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通过对展现田园风光的语句进行分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抓住关键词“樊笼”“自然”。“樊笼”比喻官场,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复得”可以看出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
11.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上片描绘的景充满了颓废彩”不当,上片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三、四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12.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彩搭配。白的鸟与红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的能力。“见”表明上联写的是看见的景,是从视觉角度写的;“香”是味道,是从嗅觉角度写的。白的鸟儿在天空翩翩飞翔,这是天空中的景象,只有仰视才能看到;红的荷花生长在水边,水中倒映着荷花的影子,这是近处的景象,水中的影子也只有俯视才能看到。白鸟“翻空”,是动态的景象;红蕖映水,幽香阵阵,是静态的景象。鸟是“白”的,花是“红”的,颜对比鲜明。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时时”“细细”都是叠词,有增强语言韵律感的作用。田园风光的诗
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理解错误,诗歌第一联“不得意”“况复”“柳条青”写离别,第三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这两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故应是“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
14.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②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
③对贤才遭弃的愤慨——“羞为献纳臣”,“羞”中寓愤,表达了对贤才遭弃这一社会现实的愤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用“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
第二联用典,以苏秦作比,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尾联,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愤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
15.【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