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聚焦丨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文史哲初试真题及参
考答案
中传2023年初试
(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考查内容简介
文史哲三科组成一张综合试卷。试卷采用百分制,其中文学科
目内容为50分,历史为30分,哲学为20分。
各科目考查内容及参考书目如下:
1.文学
以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侧重
考查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注重考查考
生的分析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书目:葛晓音编著《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温儒敏主
编《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
2.历史
以高中所学历史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注重
考查考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书目:张帆、马勇编著《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第二版)
3.哲学
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把握。
参考书目:李中华主编《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
中传2023年
文史哲初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1、《三国演义》赤壁大战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为大战做好了铺垫,其中主人公来自曹营的是(D)
A.苦肉计
B.草船借箭
C.连环计
D.蒋干盗书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天下”的政治思想,下列说法最不符合其意思的是(A)
A.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科举制度,对人才采取“严取宽用”的政策。
B.国家和君主的产生出于人自私自利的本性,只有那些能够兴天下
之公利,除天下之公害的人,才能成为君主。
C.君臣只是职分之别,而非主仆之分,二者应该相互配合,共同为百姓服务。
D.所谓三代以上的圣王之治,并不是真是的政治实践,而是“理想的政治应该是什么样的”的叙述讨论。
3、古代描写儿童时,多注意动作细节的刻画.下列细节描写中,以动作取代声音的是(D)
A.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关于魏晋玄学的中国哲学史地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其基本特征是“合儒道为一”由此开创了中国哲学史儒道互补的新格局
B.突破了汉代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和“谶(chen)纬神学的束缚,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理论思维水平.
C.道家以哲学为核心,建构出相应完成的宇宙本体论思想。
D.提出了一系列哲学范畴如“有无”“体用”“性情”等,和哲学命题如“以无为本”“言不尽意”“心外无法”等
5、“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哲学史。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天”既有“至上神”的初义,也有物质性自然之天的涵义。
B.自然万物运行、变化过程中所体现的规律,就是“天道”。
C.在周代,“天命”是统治者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依据,但是统治者必须具有德点
才能获得和维持天命。
D.“天”是万的的来源,也是万物的主宰,这一思想贯穿着中国哲学史的全部。
6、下列说法最不符合老子“无为”思想的是(D)
A.当万物不受外在的“道”的干涉时,就能够自我发展和完善,并且达到彼此之间的和谐。
B.“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恰恰对百姓或者万物的更好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C.当君主把“道”作为自己的取法对象来治理国家时,就会采取无为而治的治理。
D.“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所探索的一种统治术,目的是采取怀柔政策强化统治。
中国著名大学7、古人常写愁绪,但对“愁”的态度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诗人对“愁”表现出无奈之情的是(A)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B.心中得胜暂抛愁,醉卧京风拂簟秋。半夜觉来新酒醒,一条斜月到床头
C.梁园歌鼻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D.曳过雨脚云归岫,涌出山头月满楼。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
8、“感”是《易经》的核心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最不符合其思想的是(B)
A.天地之间的人和万物,乃是天地互相感应化生的结果,圣人感应、感化人也可使天下和谐太平。
B.这种感应论强调直觉,具有神秘主义特征。
C.这种具有辩证法的阴阳交感论,把天地万物解释成一个具有生命关联的有机的整体,这是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
D.“思”有“交感”“感应”"感通”等含义,表达事物变化的途径或方式。
9、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代表。下列说法最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