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的发展,暴力问题在校园中的影响逐渐不可忽视,通过对电影艺术的文字化表达,着重探讨“校园暴力”题材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与价值实现之间的平衡问题,透过校园暴力这类青年校园人的恶性事件映射出对现实的烛照和关怀,希望从中获得改变现实的力量。
关键词:校园暴力、视听语言、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的、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知到的权力不平衡,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2.4%,意味着在32%以上的中小学生身上曾发生过校园暴力。我国校园暴力主要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也是常用手段。施暴手段愈发恶劣,除打骂、殴等常见方式之外,更加剧烈的恶性暴力日益增多,例如:下跪,录视频等。青少年施暴者或旁观者常常通过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散
布传播施暴视频或展开言语攻击,网络暴力也愈演愈烈。《少年的你》以欺凌者霸凌手段为开端,整部影片不仅将霸凌方式完整的呈现在大众眼前,更是将暴力问题根源处牵扯的家庭问题及社会因素展示的淋漓尽致,另外,也体现出当代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在这一层面上更具有时代意义。
一、“校园暴力”题材电影发展现状
电影艺术行业题材丰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常以讲述故事为表层,以烛照现实为深刻意义。纵观我国青春电影,主要聚焦于爱情生活,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情感纠葛,叙事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无法使人感同身受。一些影片在叙事上甚至有悖伦理三观,不利于青少年成长。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审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走向产业化,商品化,电影的生产也出现响应市场商业需求、迎合大众审美的转向,电影市场中一系列类型愉悦电影纷至沓来[1]。暴力问题在校园中大范围蔓延,此类型影视作品的社会作用越来越重要。2018年落落执导,郭敬明编剧的《悲伤逆流成河》上映,直击“校园霸凌”这一话题,一改往日青春电影缠绵的爱情主调,推动青春电影的现实主义转型。2019年,由曾国祥导演执导的《少年的你》上映,该影片在题材上另辟蹊径,不是站在旁观者
角度以过来人的眼光回味青春时期的美好,而是直面现代青少年学龄时期的痛苦和无奈,不仅将目光停留在霸凌事件本身,同时也展示了霸凌事件背后隐藏着的家庭关系、教育理念的矛盾以及青少年对现有的法治体系、法律法规认识的浅薄,具有较强的警醒意义。
二、“校园暴力”题材电影特征
(一)非虚构叙事与虚构叙事建构故事空间
非虚构叙事作为一种表达的常用手法,对真实事件进行讲述重组与再造,保留基础真实性的同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影像真实。近年来,诸多类型电影以现实社会情况为底本,广泛运用非虚构元素结构叙事,平衡现实的同时提升艺术水平,通过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触动受众对社会现状的认同,真实的社会图景与发展现状也因此具有强烈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电影《少年的你》大热,把校园霸凌这一话题推向大众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在微博上,关于校园霸凌的话题已经引起了33.7万讨论及8.9亿阅读。电影开篇以复读学校的女生坠楼事件展开,因女主角陈念为死者胡小蝶的尸身披上外套而成为新的受害人。这个故事没有原型人物,只是一个以小说改编的虚构故事,但是因校园霸凌事件并非虚构也从来都不是个例。从央视推出的一档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中,笔者认识到了一位女生,在她
读高一时,只因两男同学打架砸坏了她桌上的一个杯子,同桌戏言的一句“她的杯子值三百万”而陷入嘲,在贴吧中被不明所里的众人塑造成了一个男朋友不间断的性工作者形象,也因此被曾经的好友疏远,甚至走在路上会被陌生人拦下进行言语侮辱或连续掌掴、被人骗去私密照片后大肆宣扬传播、在贴吧中拆解她的名字,写下最侮辱性的言论。在体的围剿下,“绝望”成了她15岁的代名词。随后,在众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里多次选择自杀被救下,也仍然被认为是“作秀”。在众声喧哗中,一个安分守己的学霸终于被彻底摧毁,她的人生也自此被改变。因为网络的发达,我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校园暴力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余姚市,一名15岁女生被好几名女生殴,还被树枝猛戳下体”、“山西运城,15岁的休学少年在网吧被同校6名同学殴打致死”、“河北保定,校园女生被逼下跪、脱衣,并被扇耳光”等等事件不停占据头版头条,引起热议。如此情节恶劣,影响人身心正常发展甚至威胁人生命健康的校园霸凌现象占据许多青少年学生的生活。
重庆四面环山,水网密布,潮湿多雾,位于盆地边缘,几乎没有阳光。在影片《少年的你》中,开篇便注明事件发生在一个虚拟的城市--安桥市。但是女主角陈念上放学的路多是蜿蜒曲折的小路,失手将霸凌者魏莱推下楼梯致死的地段是狭长陡峭的楼梯,小北带着陈念一次又一次穿过的隧道、霸凌者们追逐着陈念的身影意图将其抓住时在楼梯道里来回奔
跑的场景无疑不是将故事建立在了众人悉知的山城重庆之上。艺术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影视作品为了戏剧化的冲突需要夸张的情节以及视听语言的建构,而想要实现此类影片的价值则必须基于现实的考量。
在如今的中国,高考绝不是虚构的环节,而是包括绝大多数人在内,通向成功彼岸的唯一途径,也是穷苦人家走上辉煌腾达道路的唯一道路。在《少年的你》中女主角陈念是一个在复读中心就读想要考名牌大学的高三应届生,在警察就胡小蝶自杀一事询问陈念时,她也曾说出“在这里,不需要交朋友”的话。影片中从未描述过陈念的父亲,母亲则是一个为陈念准备大学费用而卖三无面膜不停被追债的无良商家,她将陈念独自抛在空间狭小,杂乱无章的出租屋里,经常独自面临追债的陈念甚至不敢开灯。由此,一个一心想要通过高考考上名牌大学改变自己与家庭命运的高考生形象就树立了起来,这也是后来陈念在数次被人霸凌也仍然强忍着不通过报警拯救自己的原因之一。影片中的学校是中国绝大多数高中的真实再现,“回”字型封闭的教学楼,随处可见的红激烈横幅,嘈杂的读书声,谁看着没有一种重返高三,身临其境之感。
九眼桥事件女主角照片(二)视听语言彰显人文关怀
《少年的你》将青春类型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聚焦高考、校园暴力等社会话题热点,旨在从家庭以及社会角度寻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直面中国现代社会中青少年成长的现实困境,一部影片的主基调由彩调就可以直接传达给公众,彩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之一,是最具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将现实带入幻境,丰富电影艺术的审美张力与表现内涵。西班牙导演Pedro Almodovar说过,“彩是最好的象征,无需累赘的语言”。不仅充实人们对画面的联想,同时折射出情感表达和心理状态。在影视视听语言这一领域,不同彩有着不同的意味。例如:红往往代表着爱与力量或是暴力,紫代表神奇、飘渺和虚幻,蓝代表寒冷、孤立和忧愁。而暖黄则一般是温暖、友好与快乐。在电影《少年的你》中,影片的开端便是鲜明温暖的橙黄。故事的受害者陈念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由受害者转变为保护者,搭配着温暖的调,整个画面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哪怕她遭受过牢狱之灾,整个人也散发着蓬勃正向的光芒。但随后,影片氛围开始由和谐、宁静变得阴暗、紧张,从最开始胡小蝶跳楼到陈念成了欺凌对象,刻画校园的调总是偏冷,尤其是校园里蓝和白的校服映衬着,连人的脸都有些惨白。偏冷洌的蓝调同时使用大量的强光,让校园一改常见的青春洋溢而变得毫无温度。这些调不仅突出表现被霸凌者的哀伤、沉默、无助,也变相凸显了霸凌者横行霸道,向观众展现两个对立方所处的权势、地位和环境,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氛围。
摄影师摩根曾说:“光给了我创意的形状和脚本,也是我成为摄影师的原因。”可见,光影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影视作品中光影的运用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光影之间的反差,侧面烘托出影视作品中的氛围,奠定影视作品的基调[2]。小北家的白炽灯发出黄光,两人一起看金鱼时被对面的灯透过金鱼缸照到脸上的橘黄光,还有影片最后的暖街道,陈念与小北在一起时,调总是偏暖。在天桥上,陈念说出自己梦想的情节,极黑的环境调与城市里遥远的红灯绿酒光,形成强烈对比。小北居住的小破屋抬眼就可以看到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既表现了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也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环境和心理创伤,还表现出了他们与世界隔离着的现状,他们好似被时代抛弃的婴儿,城市的各种飞速发展与他们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三 扭曲的家庭结构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
(一)关注扭曲的家庭结构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十分在意“圆满”和“团圆”,落叶归根的思想也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家庭和父母之爱在中国人思想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在所有的家庭中,父母永远是深爱着子女的,
任何行为都是为子女考虑的。但时代更迭,一些家和父母也开始有了变化。影片《少年的你》中女主角陈念相较于她人生活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虽然父亲从来没有出现过,母亲靠贩卖三无面膜东躲西藏,但是作为妈妈而言的她在行为和言语上从没有吝啬过,即使没有充足的钱仍然将陈念送至师资较好的复读学校,每月按时将生活费打至陈念的账户上。男主角刘北山则是一个无父无母没有上过学的小混混形象,在不足以自保的年纪,相继被父母抛下,独自漂泊在街头,没有钱、没有知识、没有人保护的他早早的过起用拳头保护自己的生活,两个人出于种种原因都自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在被欺负、受连累、被打击后无法及时与家人沟通获得安慰,陈念不愿意添麻烦,小北是无法联系父母,两种不同的情况,同样的境遇,两个人代表的便是当下校园暴力情况背后的典型家庭--受到暴力对待时保持沉默或是靠暴力解决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