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61/jki.1672-3791.2204-5042-5671
工作的变化与思考
乔进1刘郝弦2
(1.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后一类全新科技计划,在经历了“十二五”及以前科技计划的打磨和“十三五”时期的实践之后,管理运行已日趋成熟。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有关部委及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这类科技计划的管理优化探索却并未停止。202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意见和政策,致力于合理放权、科学管理、高效服务。笔者长期服务于某“双一流”高校科技管理一线,将结合日常管理实践,在文中详细梳理了“十四五”开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专项申报和过程管理各环节的较大变化。同时,也将站在被管理单位、项目参与者的角度,思考并给予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 项目类型 项目答辩
中图分类号:G322;F1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5-0245-04
Changes and Thoughts on the Decla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QIAO Jin1LIU Haoxian2
(1.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2.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2 China)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after the reform of the"13th Five-Year Plan"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s have become much more mature after the polishing of "12th Five-Year Plan" and previo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s and the practic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period.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relevant nationa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and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have not stopped their explor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suc
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In the past 2021, the state successively issued a series of methods,opinion and policies to commit to r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
The author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front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a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for a long time, will combine daily management practice to sort out in detail the major changes in special declaratio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n this paper, and will also think and giv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d units and project participants.
作者简介: 乔进(1983—),男,硕士,主要从事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管理工作。
Key Words: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Project declaration; Project type; Project defense
科技部自2015年启动面向“十三五”科技重点任务部署后,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于2016年整合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国家科技计划五大类中的一项重要计划类别,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打磨和实践已日趋成熟。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构成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的咨询评议、决策监督和管理监督相互独立的管理机制,全程嵌入式监督,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支持,实现全流程管理,充分保障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有效实施[2]。
目前,大部分“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专项已经进入结题项目综合绩效评价阶段,专项总体绩效评价工作也在有序部署。2021年,国家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在“十四五”开局的这一年里,无论是在项目申报评审还是过程管理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该文将主要变化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
1 项目申报
1.1 专项指南发布时间变化
虽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布局依然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基本原则,但是相比“十三五”期间,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主要还是集中在2021年的4—5月左右,这就类似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的集中申报工作,对于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来说,比较好统筹安排当年的项目申报工作,
也避免出现上半年申报未获批的项目负责人还可以继续申请同年下半年项目的情况。
1.2 专项名称变化
由于部分“十三五”重点专项启动较晚,因此2021年虽然处于“十四五”期间,但是依然发布了部分“十三五”重点专项的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同时也启动了53个“十四五”重点专项,“十三五”和“十四五”重点专项指南交叉发布。纵观“十四五”专项名称可以发现,部分“十三五”专项延续至“十四五”之后继续保留原名称,如“地球观测与导航”“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等专项。部分“十三五”专项相互整合后成为“十四五”专项,例如“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
材料”专项在“十三五”期间为“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专项。同时,也有部分“十三五”专项拆分成为两个“十四五”专项,例如“十三五”专项“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拆分为“十四五”专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氢能技术”。当然,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新增了大量“十四五”新专项,例如“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区块链”等专项。
1.3 项目类型变化
除了延续“十三五”期间常规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类别之外,作为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国家决定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揭榜挂帅”项目[3]。对于“揭榜挂帅”制项目,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鼓励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优势团队积极申报。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据统计,2021年共有26个专项发布了59个“揭榜挂帅”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近26.7亿元。“揭榜挂帅”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紧迫需求,来设计研发任务。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军令状”等改革举措来压实责任,最终由用户来考核成果,使科技计划能够更加聚焦国家需求,更加增强攻坚能力[4]。
1.4 青年科学家项目申报变化
为给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实施国家目标导向的重大研发任务,“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更大范围内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根据领域和专项特点,采取专设青年科学家项目或项目下专设青年科学家课题等多种方式。且根据不同类别的项目,对于青年科学家申报年龄限制进一步扩大,基础研究类项目男性35岁、女性38岁保持不变,非基础研究类项目男性扩大到38岁,女性扩大到40岁。鼓励青年科学家勇于活跃在世界科技前沿,承担更多国家重大需求任务。
1.5 申报附件材料变化
2018年以来,国家各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诚信科研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
家
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利益价值方面引导、加强对违背诚信科研的惩处力度等方面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作风建设[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自“十三五”以来一直要求项目申报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十四五”进一步将诚信承诺书内容进行了细化、调整。比如:详细要求申报单位参照近期发布的政策规定要求,落实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强调申报人杜绝“违反科学伦理规范”等违规行为。部分专业机构(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进一步扩大范围,在项目正式申报阶段要求所有参加单位均须签署诚信承诺书。考虑到骨干人员数量较多,个人诚信承诺书的签署范围暂未扩大。
2 项目答辩评审
2.1 答辩评审专家名单公布时间变化
“十三五”期间,各专业机构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的有关要求,于项目视频答辩评审前在网上公布了评审专家名单,
强化专家自律,接受同行质询和社会监督。2021年,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要求,调整了评审专家名单公布时间,在评审工作结束后予以公布。
2.2 答辩评审内容变化
“十三五”期间,项目任务答辩和经费预算评估分开进行,对于通过视频答辩评审后拟立项的项目,进入较为严格的预算评估阶段,根据预算评估结果确定最终国拨经费额度。2021年,按照最新的《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178号)要求,专业机构合并项目评审和预算评审,在项目评审时同步开展预算评审,不得将预算编制细致程度作为评审预算的因素,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预算。因此,现在的项目视频答辩汇报中普遍要求增加项目经费预算安排内容(青年科学家项目除外)。
2.3 答辩评审形势变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全球进入防疫常态化阶段。虽然国内疫情管控整体情况较好,但是仍有零星散发情况出现。“十三五”期间的项目视频答辩评审方式为:除教育部和中科院在京单位在教育部和
中科院设立的视频答辩会议室进行外,各申报项目按照属地化原则,分别安排在项目申报单位所在地
方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的视频答辩会议室进行;评审专家则全部集中在科技部设置的专用视频评审答辩室,使用统一的评审系统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即时评审。2021年,受疫情的影响,专家在北京集中评审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科技部尝试采用采取多场景评审的方式进行。项目组、专家、工作人员分别在线下不同的场所,通过专用系统进行视频连线完成视频答辩评审工作。因此,项目组无须前往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设置的专用视频评审答辩室,专家也无须亲自到北京,顺应了最新的防疫要求。
3 项目过程管理
3.1 经费预算科目及预算调剂变化
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直接费用预算,且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不再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其预算调增。项目承担单位要统筹考虑现有设备配置情况、科研项目实际需求等,及时办理调剂手续。课题间接费总额不调增的情况下,课题参与单位之间的间接费额度在课题承担单位层面就可以完成调剂手续。
3.2 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率要求变化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中,优化预算执行方面资金评议标准,取消“课题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率每低于 95%一个百分点,减少 1 分”的评议规则。预算执行率(账面支出、应付未付和预计支出合计占中央财政资金比重)低于50%的,课题承担单位应在课题绩效自评价报告中详细说明原因。
3.3 结余资金管理变化
取消“课题资金评议得分为 80 分及以下的,收回结余资金”的规定。课题绩效评价和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均为“通过”的,课题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统筹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不再执行2年收回政策。承担单位应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快资金使用进度。课题绩效评价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为“结题”或“未通过”的,结余资金由专业机构收回。
4 思考与建议
“十四五”开局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十三五”的
探索以及调研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改革,笔者从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的角度明显感觉到现在的管理的确日趋规范、科学、高效,但依然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4.1 正式申报时间较短
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的申报规则,预申报时间为50天,正式申报时间为30天。虽然预申报过程中的团队构成、组织协调、项目整体框架设计等工作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但是预申报书的内容只有3 000字左右,且正式申报通知发布之前还有指南征求意见过程,准备时间总体来说较为充裕。而正式申
报书的内容接近5万字,各部分内容均需细化,附件材料要求也更多,同时还需做好项目经费各项预算,因此30天时间显得十分紧张。可以考虑适当缩短预申报时间延长正式申报时间,如预申报为40天,正式申报为40天,这样可能有利于提高项目正式申报书质量。
4.2 结余经费比例设置较低
国家一系列“放管服”政策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的确是解绑了很多,更加有利于科学家潜心科研,更好地完成项目既定目标。但对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一类解决国家和社会实际问题、应用性较强的科技计划项目来说,科研经费执行率超过50%即可免于说明原因,未免显得“放”得太宽,若能设置在70%左右可能更为合理。
4.3 重视视频答辩中的经费预算部分
现行视频答辩评审规则中普遍要求汇报项目的经费预算,且答辩过程也增设了财务专家的提问。对于很多项目负责人来说,对项目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问题掌握得很好,但是财务预算是各个课题按照课题任务目标进行的较为详细的编制,项目负责人往往对课题预算中较多细节掌握不太准确。虽然财务专家的评分与项目能否立项不直接关联,但是由于较多项目负责人对经费预算编制掌握不够熟练,容易影响答辩的整体效果。因此,建议各项目负责人在答辩问题的准备中多多了解一下各个课题经费预算内容。4.4 建议针对国家政策调整进行统一培训
由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涉及人员及单位较多,并且周期较长,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项目研究人员变动、参与单位任务分工及课题经费预算调整等问题[6]。对于此类调整问题国家相关文件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审核、审批及备案要求。笔者所在的单位除了牵头的项目以外,承担的课题和参与的课题数量也较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同项目牵头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很多在项目牵头单位层面审批的事项由于牵头单位的要求非要上报专业机构审批,有些经费预算调整在课题承担单位层面审批的事项非要上报项目牵头单位,导致国家相关精神未能充分落实到位[7]。因此,建议相关专业机构在统一管理标准的前提下,能够针对最新管理规定及时开展专项培训,真正将国家对于科研人员的利好政策落地落实。
5 结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十三五”科技计划改革以来的一类重要科技计划,在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科技创新推动作用,计划执行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同时也对省市和地方科技计划管理实施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经历了“十三五”期间的试点、实践和探索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和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针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进行相应调整,反映了国家在推动项目管理方式改革上的决心和态度,相关单位若能将改革精神严格落实到位,一定能够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国家专项计划是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
[1]高丹.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实施过程管理的实
践与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8(1):170-172.
[2]刘君亮,王延超.高校重点类科研项目申报组织管
理的思考: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J].科研管理,2020,41(2):277-282.
[3]周笑梅.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
学,2021.
[4]金叶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布51个专项 26.7亿“揭榜挂帅”经费瞄准哪些领域[N]. 第一财经日报, 2021-07-21(A06).
[5]马行超.浅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过程管理[J].
科教导刊,2021,28(10):7-9.
[6]乔进,谷岩松,刘郝弦.高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过程管理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25):162-164.
[7]孙珍全,杨斌,张阳,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精细化管理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 191-19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