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文学常识
01
第一单元
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兴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有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02
2. 《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03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
04
4.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
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代表作《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自由诗是白话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它的产生可以看做是五四新文学和五四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05
5.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七子之歌》等。
06
6.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籍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
07
7. 现代诗的分类
中国现代诗按年代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①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②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长短分:微诗、小诗、短诗、长诗。
08
8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的诗歌作品以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现代诗人。
09
9.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茹志鹃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一类是以《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一类是以《关大妈》《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百合花》是其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
010
10. 铁凝,姓屈,女, 2006年11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单元
1
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译著《荒海之鹫》([日本]阿川弘之著)《巴黎断头台》([法]巴巴拉·莱维著),纪实
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作品20余部。
2
2.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
3. 时评指报刊上评论时事的文章。优秀的时评一般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
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因此,它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杂文产生出更加强烈的社会效果。
4
4.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5
5.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第三单元
1.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沈的语文课堂。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
人,集中在邺下,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陶渊明(365—427),隐逸的诗人之宗,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4.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
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5.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