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认识
1.1建筑专业教育空间的演化纵观近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西方建筑教育史,存着“学院派”和“包豪斯”两大主流学派的教育理念。这两大教育理念也影响着西方建筑类专业教育空间的发展和演变模式。即从巴黎美术学院开始,西方的建筑专业教学空间的演变经历了学院派的保守与包豪斯的开创性发展,之后又出现了现代化的空间形式探索,直到当今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这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并走向规范化、多元化的空间观念演化过程,而由它所形成的专业空间教育模式也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高等专业教育空间模式。
1.2研究的背景建筑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为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满足建筑教育的新需求,目前我国部分建筑院校正进行大幅度的建筑教育条件建设,对教学空间的改造和形式创新探索已经有了大幅度推进,从而使我国高校中的建筑类学科的教学空间有了多样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技术和艺术不断融合的结果。所创造出各具特的设计空间、评图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休息空间,打破了我国曾一度拥有的同质化的千篇一律的专业教育空间格局。例如我国的建筑“老八所”院校中,近年来逐渐将建筑类专业教学空间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推进,取得明显效果。而随着数字生存时代的到来,无纸
化、单元制、甚至个体化的大小空间组合形式将彻底改变
旧有的专业教育空间组合模式,这就为更新、改造和创造未来的专业教育空间模式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建筑类专业教室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出当今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类专业对教学空间的功能需求,以及该怎样进行专业教室的空间组织,提出比较合理的教学空间设计策略,以便更加有效地提供给师生使用;既能适应现代建筑教育思想对21世纪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满足建筑类学生设计创新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师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和实践交流场所和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4概念界定①建筑类是指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室内、建筑工程、结构工程设计等学科与专业范畴。②工作室旧时称作坊、学堂,现代教育称教室、工坊或工作室,它自由、亲切,个性突出。
建筑类专业教学空间具有“一对一特性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师徒式教学和现代规范的专业管理与考核方式,直接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是一个相对综合的设计互动平台,“寓教于学”的专业环境氛围。在教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打破了普通专业等级分明的教学模式,将感性的艺术特性融入到了一个相对理性的学习环境中,形成了
一种特有的教学氛围。
2教学空间的古今中外对比
2.1建筑类专业与其他专业教学空间的对比
2.1.1私塾教学空间的分析。私塾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私立教育机构,
与国立、官方的教育机构并行发展,它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播中国文化,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对公学和私塾进行了教学空间——————————————————————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2JDGC016;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JSSPITP1697。
作者简介:段然(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
向为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文剑钢(通讯作者)(1958-),男,河南南阳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
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环境研究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Architectur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段然DUAN Ran ;文剑钢WEN Jian-gang ;郭晓阳GUO Xiao-yang ;
刘春霞LIU Chun-xia ;黄嫱HUANG Qiang ;邓露DENG Lu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21500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0,China )
摘要:在国际建筑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教学空间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演变特
点,折射出建筑设计思想的深刻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几所重点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环境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良专业教学空间
的策略,将发散的设计学科和理性的工科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特,更有针对性的建筑类专业环境,
以不断满足建筑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并为建筑系馆的新建与改建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education,the teaching space as the carrier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bou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it part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also reflects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thought about architectural design.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professional design classroom,through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architecture students,combines divergent design with rational engineering,to creat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more features and more targeted,to meet the new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continuously,and provides the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reference for architecture museum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关键词:建筑教育;教学空间;理性工科;感性艺术Key words: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eaching space ;ration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emotional art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25-06
图5哈佛大学退台开放式教室
(资料来源:
王明道)图4建筑类专业上课情景
(资料来源:
作者自摄)模式的改良,大致经历了三次改良的高潮:1905-1911年、1915-1921年、1930-1937年。对私塾的改良主要是调整私塾的课程、教材、教法,之后又增添了黑板和粉笔等现代我们课堂上所看到的教学设施,这样就促使了私塾向近代小学教育靠拢。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小学(如图1所示)、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不乏存留昔日私塾的景象(如图2所示),并且当今的家教形式也是古代私塾形式的缩影。
2.1.2中国建筑类专业其他专业教学空间的对比。建
筑类学科的专业训练教育不同于一般文理学科课程的讲授式教学,一般文理学科院系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对教科书上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室前面布置讲台,后面是一排排排列规矩的书桌,讲究课堂的秩序和安静的氛围(如图3所示)。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单方面传授为主。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太适应建筑类学科的专业课教学,它需要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学形式,很少设置专门讲台,这种设计类教室更像是工作室。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则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主要是
分组讨论、指导设计与评图,氛围更自由、亲切(如图4所示)。在空间上则体现在专业教室、交流空间、展示空间、评图空间、模型制作空间等,这些都是建筑类学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所需要的空间。
2.2国内外建筑类专业教学空间的对比及分析哈
佛设计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简称GSD )它是由建筑学、景观建筑及城市规划三系组成,鼓励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混修设计课。同一个设计小组可能会有建筑、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其教学空间中很注重交流空间的设计,其中包括开放式教室、快餐厅、以听众为向导的报告厅、展示厅,可以称为“创意集市”。为此在冈德楼采用了退台开放式教室,一个贯通5层的大坡顶下分布着所有班级的工作平台(如图5所示)。这样就营造了一种交流性极强的大型工作室。在GSD 中最有自治精神象征的要数“啤酒喝热狗”(Beer&Dogs ),这是冈德楼一楼快餐厅的代名词。平时感兴趣学生会在“Beer&Dogs ”的呐喊声下加入这个“轻松和时刻(Happy Time )”。就这样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机会。而且这种教学空间混搭餐厅的做法在美国大学中也是很常见的。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以建筑、环境艺术、城市规划、数码
设计为主,尤以环境艺术为特。整个设计学院的教学区仅有一间犹如一个体育馆的极大教室,最高年级的同学在台阶的最下层,一年级的新生在教室台阶的最上层,目的是便于让新生看见高年级的同
学做什么。(如图5所示)
此外,GSD 中的一个亮点在于它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大楼用餐、睡觉、工作、洗浴等空间,特别适合设计专业学生的生活方式,给人一种家的感觉。比如在每层的工作区的两端配备了带沙发的休息区,可供加班的学生在此小睡。此外在模型实验室中,从传统木工、数控模型中心到摄影中心,整套流程一应俱全。并且针对数码设计的平面雕刻机、激光雕刻机和三维塑形机也已经成为美国建筑学院的标准设备。
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的专业交流空间,演讲者与实物、图片同时空展示,具有强烈的教学感染力。(如图6所示)。
图1当今小学上课情景
(资料来源:
百度图片)图2古代私塾课堂情景
(资料来源:
百度图片)图3普通专业上课情景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
图8(资料来源:
作者自绘)开敞报告厅
专业教室
专业教室
歇处报告厅图书馆
门厅兼展厅
展厅
a 模型制作与展示空间
b workshop 分组讨论
c 方案讲解情景图7(资料来源:
作者自摄)图6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的专业交流情景
(资料来源:
王明道)与国内的建筑专业教学空间相比,国外的教学空间更
注重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并在每个教学空间中将交流放在了首位。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空间的设计方法,以不断满足我国高等院校中建筑类学科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水平。
3国内高校建筑类专业教室的现状与分析3.1建筑类学科教学空间类型及其分布情况3.1.1苏州科技学院。在教学空间上将公共空间、交流
空间、设计空间、展示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空间进行穿插互动,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空间类型包还括模型切割室、模型制作与展示空间(如图7(a )所示)、建筑构造和材料展示空间等相关的基础设计空间。其次还设置了天光画室、不同开敞程度的专业设计教室、评图空间、展厅、设计教室、讨论空间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教学空间在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产生不一样的功能形式,并且营造了不同的环境氛围。比较典型的空
间是多功能厅。2011年在苏州科技学院的多功能展厅举办的AIDIA 亚洲室内设计教育交流会(workshop),就印证了这
一点:来自亚洲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
八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这里进行了workshop 的分组(如
图7(b )所示)。他们围绕由几张方桌拼成的大平台而坐进行方案讨论和交流,有时会将自己的方案草图和作品放在
固定在旁边的软包隔断上进行讲解(如图7(c )所示),这种即时的交流方法营造了一种很浓的交流氛围。
当然,由于建筑馆的面积有限没能将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几个专业设置在一幢教学楼中,使得几个专业之间没有达到更好的学习和交流。
3.1.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的B 楼,主要设置了展厅、
图书馆、专业设计教室、报告厅、开敞报告厅及茶歇处。(如图8所示)。其中在二层的D 楼中除了有专业设计教室、独立的展示活动空间、机房和数字媒体中心、报告厅,还设置了基础教学实验空间—学院教学创新基地作为同济大学的特空间。它不仅是学校艺术教学创新基地—陶艺
室、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基地(如图9所示),又可以作为城规学院国际设计及暑期学校或国际联合设计的教学场所。
这些空间的设置显示同济大学更加注重交流空间,为学生
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但是在专业教室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划分,使得专业教室在空
间布局和空间形式上略显单一。
3.1.3东南大学。在功能分区上,改造后的教学空间主
要包括:设计教室、展厅、评图空间、模型制作空间、打印室。一层和二层作为多功能展示空间和评图空间。其中的多功能展示空间,
同时具备小组工作讨论、小型讲座、文艺排练等辅助功能,空间能够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灵活分隔。
在评图空间中,采用展厅灵活的分割方式,当隔断收起来时也可作为一个开敞的空间,为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大小的空间形态,来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
3.1.4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的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以下简称金螳螂学院)的教学空间主要有:设计教室、画室、评图空间、展示空间以及交流空间。并且它是将评图空间、展示空间、咖啡厅融合在一起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以灵活运用的多功能空间。但是专业教室形式单一,空间分割不灵活,学生之间的交流性不强。
3.1.5清华大学。几年前清华大学对建筑学院的建筑馆进行了改造,打通了所有的学生专业教室,同时也增添了私密性程度不同的公共空间。其中公共空间包括:展示空间、报告厅、沙龙、图书馆、资料室等。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包括:学生专业教室、讨论教室、讲课教室、模型制作和展示空间。空间特点及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清华大学的建筑馆的
明道资料公共空间和讨论空间为特
空间。它在空间设计中
因地制宜地利用“边角料”
来丰富公共空间,在空间
形成了一个个的小亮点散
布在建筑中,有一种“大珠
小珠落玉盘”的效果,例如
“作品观光走廊”的设置(如图10所示)。其中讨论教室的设置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切题的舞台。再加上多媒体的设置更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学习。与此同时在学生平时上课的空间中也设置了建筑材料与构造展示空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了解建筑材料好结构。
3.1.6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简称央美)的建筑馆共九层,每三层为一个独立单元。一到三层为公用部分,四到六层为艺术学院,七到九层为建筑学院。其中空间类型包括专业设计教室,与评图空间、展示空间和讨论空间为一体的多功能厅。
在空间功能上比较有特的是位于中庭的多功能厅,它是学院的交流中心(如图11所示)。整个空间围绕着这个中心设计,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中庭成为平时教学评图、阶段作品展示、周末联欢的综合空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开敞、灵活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3.1.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建筑馆一二层为研究所及办公空间,三层西楼为办公用房,东楼为不同开敞程度的专业设计教室。四层为公共空间,如报告厅,多功能厅、图书馆、展厅,
并且还融入自习空间、建筑博物馆、咖啡厅等内容。公共空间设施,集教学、自习、展览、阅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空间——
—建筑广场(如图12所示),成为建筑系馆的特空间。
3.2建筑类专业教室室内空间形式
设计教室在使用上首先要满足授课、讨论、绘图、制作模型、展示等功能需求。由于专业教室的使用面积在建筑馆各类空间其中所占比例最大,使用率最高,其内部空间的忧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系馆,在不同时期教育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设计教室的空间,因此设计教室空间需要有较大的灵活
图9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表1清华大学建筑馆的空间特点及使用情况
空间名称空间特点优势不足
专业教室位于设计空间内,与
模型制作空间相邻
有独立的讨论区
空间拥挤,比
较杂乱
交往空间分布在建筑馆各处,
具有“大珠小珠落玉
盘”的特点
比较灵活
容易受干扰,
私密性差
展示空间分布在门厅两侧以及
走廊上
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
相结合
空间局促,展
示空间不灵活
美术教室与专业教室相邻便于学习和创作,有
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想
象力
——
模型制作与展示空间包含在设计空间内
与专业教室相邻,便
于学习和交流
比较杂乱
评图空间建筑材料与构造展示空间包含在设计空间内
包含在设计空间内
——
与专业教室相邻,便
于学习和交流
空间拥挤
展示空间很
小,略显局促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10清华大学建筑馆走廊展示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11央美多功能厅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广场(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性与适应性。比如低年级应该是积累知识的阶段,需要更多的交流空间以及更加浓郁的交流氛围。而到了高年级,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机会逐渐增多,这就需要有个相对独立的和私密的空间可供他们思考和探索。目前高等院校的建筑馆的专业教室多为大空间、普通小教室、工作室三种形式。
3.2.1大空间专业教室。可容纳多个班级同时使用的大空间教室在当前高校建筑类专业教室的设计和改造中比较常见,它可作为由多个小空间教室集合而成的大尺度的专业教室。他将设计教室放在一个大
通间内,可供几百名学生使用,仅用一人多高的活动木板来划分区域,并与评图空间和展示空间形成即分又连的流动的空间特征。一些高等院校采用了这种大空间式的专业教室。例如苏州科技学院(如图13所示)、东南大学、这种大空间专业教室会使不同班级甚至是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更加强烈,促进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整个学院学术气氛的营造。
3.2.2普通小教室。普通小教室使用人数相对较少,可容纳25-40人,空间尺度小。一般为单个班级使用,空间单一,各班之间缺乏交流,灵活性较差。此外低年级和高年级的专业教室空间没有区别,没有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专业需要去营造相应的空间氛围和配备相应的设施。此外空间分割不明确,缺乏个人小空间营造的可能性,公共性到私密性没有得到过渡。教室内没有给评图、展览提供可能的空间,限定空间的界面死板。3.2.3小型工作室。随着建筑类专业性质的加强,高年级阶段更需要私密程度比较高的专业教室,对舒适度和面积的要求也就更高这样也就出现了可供5-15人使用的小型工作室形式。这种形式的小型工作室是为了保证学生交流与学习过进行中尽量少受干扰,学生也能够以最快捷的方式进行资料查询和课题探讨等活动。小型工作室可以划分出专为内部人员使用的图书资料区、课题讨论区、导师工作区、学生工作区。这样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系统,私密且具有活力,舒适度较高。因此这种小型工作室更有利于营造班级氛围,提高教学质量。3.2.4小结。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室空间适合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大空间教室比较适合低年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小型工作室比较适合于高年级,这样可以创造出不同私密程度的教室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
独立的思考空间。现在不少高校正是将这几种教室形式穿插结合,对建筑类专业教室进行改造和设计。像苏州科技学院、东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3.3建筑类专业教室中课桌排列组合形式专业教室内课桌的排列组合形式也可体现建筑类专业的学科属性,同时也会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A 的布置方式类适合于普通的专业教室,这种形式没有体现建筑类学科的特殊属性,形式呆板单一,不利于交流与分组合作。B 、C 这两种布置方式是大部分设计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室普遍采用的形式。其中B 的布置方式在组织方式上有了
一定的灵活性,这样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和交流的平台。在C 中除了可以随意组合课桌,为学生不同形式的分组讨论提供方便,还为学生提供了个人的独立空间。(如图14所示)
由于建筑类专业具有艺术的发散性,固定的课桌排列
组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改变其组合方式,这样才能为建筑类学科的教学活动提供灵活多变的教学空间。
3.4建筑类学科教学硬件设施情况
3.4.1绘图桌。绘图桌在建筑类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同于普通学科的课桌,要满足学生的绘图需要。一般长为1000-1200mm ,宽为600-800mm ,最起码绘图桌能够放得下一号画板(600×900mm )。桌面最好是
斜面的或者可以调节和角度的活动桌面。这样才能为建筑类专业学生提供合适的绘图平台。3.4.2储物柜。建筑类专业教室的储物柜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课桌连在一起的,这种课桌显得较笨,不易移动和组合。但是如果将这种储物柜改成可拆卸,可移动的式的就大不一样了。这样可以随意移动组合,方便使用。另外在绘图桌上方设置的储物柜容易遮挡光线,从整个空间上看教室显得很拥挤。另外一种是独立集中地设置储物柜,这样的储物方式不仅节约了空间而且使整个空间显得整洁、开敞。
3.4.3其他硬件设施。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中不光要有适合建筑类专业要求的课桌椅、储物空间,也应该配备空调、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饮水器等设施。此外随着高年级电脑使用的增多,许多建筑类专业教室需要自己带拖线板才能满足电脑的供电需求,这样就使教室形成了“电线网”的现象。因此教室也会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这就需要设置足够的插座供学生使用。4建筑类专业教学特点与空间需求4.1建筑类专业师生行为特点分析及对室内空间需求4.1.1交流需求。从建筑类学科是一门需要学习者多
探讨、思想碰撞的学科。师生之间彼此都必须进行频繁的交流与沟通,在讨论中撞击火花、弥补不足、激发创意。因此建筑学科的教学特就是往往围绕一个设计题目在师生、学生之间产生激烈互动的讨论。在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建立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因此,建筑系馆在公共交通空间组织上应提供充裕的建筑空间为他们的交流创造条件,创造使用率较高的交
往空间。4.1.2私密需求。随着学生年级的不同,形成分组讨论研究课题的情况也会随之增多。相应的
专业教室就更加需要有一定的私密性来保证学生们能够有个比较安静、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的空间具有完整性、主体感,能够让学生自由、自主的支配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情绪放松或感情
图13
a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馆平面图(资料来源:
作者自绘)b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大空间专业教室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图14三种课桌排列组合形式
(资料来源:
作者自绘)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