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
  查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__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 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 ,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山野资料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__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的鱼钩”和“金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一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文字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青山不老 课文原文(附全文注音)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课文分析】
  《青山不老》是一篇阅读课文,而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略读课文,这应该放手让学生透进语言文字自主感悟。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