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容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子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④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粥。④更相:互相。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相委.而去( )
③炊忘著.箅( )④仿佛志.之( )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B.仿佛志之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学而时习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5.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表现,乙文侧重表现。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本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③。”田子愧惭,走出,造④朝还金,退请就狱⑤。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⑥金赐其母。《诗》⑦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本文选自韩婴《田子为相》)【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④造:往,到。⑤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⑥以:把,拿。⑦《诗》:这里指《诗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为.相三年(为:担任)
C.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D.子安.得此金(安:安全)
7.给【乙】文段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1处)
言贤母使子贤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9.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10.[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灭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期待,期望)
B.去后乃.至(乃:才)
C.饮酒乐,天雨.。(雨:下雨)
D.是.日,饮酒乐(是:这)
12.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下车引之.B.虽与之.俱学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学而时习之.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乃往,身自罢之。
15.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①,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
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饭.疏食(2)三军可夺.帅也
(3)及.为相(4)阖户启.箧取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B.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
18.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0.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②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⑤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注]①攲: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同“右”,右边。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哪里,
怎么。⑤覆:倾倒。
2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C.孔子观.于周庙(参观)D.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让)
2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学而时习之.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其不善者而改之.
C.此盖为宥座之.器D.有之.乎
2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阐述的都有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
B.孔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
C.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我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D.因为孔子好奇欹器的特点,于是“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赵普文言文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④。
(节选自《宋史》)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温故而知.新(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③普少习.吏事( )④及.次日临政( )
2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A.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
B.可以为.师矣及为.相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
D.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27.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2处。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9.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