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文化——试论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作者:储元璋,周泽华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7年第6期
    【摘 要】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习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语文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通过探索实践发现诵译结合、深挖文本、品味内涵、激趣质疑是四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方式;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3-0034-02
    【作者简介】1.储元璋,江苏省宜兴市新庄中学(江苏宜兴,214266)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2.周泽华,江苏省宜兴市新庄中学(江苏宜兴,214266)政教处副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文言文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令人向往,又让学生害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教学的过程往往是一篇课文翻译完,再做几道相关的习题,接着就是背诵,背诵的内容从原文到带点字解释,甚至全文翻译。效果如何呢?教师自认为讲得赵普文言文
津津有味,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看到文言文就害怕,毫无学习兴趣可言。
    在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在文言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变文言文“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文言文已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
    一、译诵结合,提升学生文言素养
    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字词句着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古今异义、通假字、一字多义、词类活用,什么是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等,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起丰富的文言素养。课堂上教师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预习,结合课文注释及已有积累疏通文义,理解有难度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基础上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由教师引导集体解决。例如,在教学《赵普》一文时,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翻译存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