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溺水的人倒过来控水施救正确吗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可转让的定期存单CDS、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及票据贴现市场(国库券、银行债券、公司债券、银行承兑票据、商业承兑票据),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票据承兑行、贴现行、证券交易商、证券经纪人。向资金需求单位提供短期资金,向资金盈余单位提供投资渠道,增强货币资金效率,
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伦敦的顶级国际银行间相互借款的利率,它反映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英国银行家协会每日会从它认定的顶级国际银行间收集报价,计算和发布LIBOR。由于欧洲货币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核心位置,LIBOR已经被用作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贷款的基础利率,并被企业用于筹资成本的核算。浮动贷款协议中所规定的利率,大多是在同期LIBOR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百分点得到的。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场,主要业务包括政府贷款(约束性贷款)、银行贷款和证券交易。抵押贷款和租赁贷款及其他具有长期融资功能的业务也可以归入此市场中,主要参与者由银行、公司、证券商及政府机构。
银团贷款:由一家或数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而组成的银行集团采用同意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资的贷款方式。银团贷款需要至少一家银行做牵头行,若干家银行做管理行,其余银行做参与行,牵头银行通常也是管理行,收取牵头费和管理费,并与
其它管理行一起承担贷款的管理工作。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
欧洲货币:在货币发行国流通或存放的货币,如欧洲美元就是指在美国国境以外流通或存放的美元。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就出现了在货币发行国单独设立的、专门对外国居民开放的本国货币业务。因为这些业务不受货币发行国对本国货币所设立的准备金率、利率等管制,所以同样属于欧洲货币业务。
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的交易、借贷市场,它既包括1年期以内的货币市场,也包含1年期以上的资本市场。其特点包括,交易范围广阔,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多,金融创新活跃,独特的利率结构(以LIBOR为基础,由于不受存款准备金及利率上限管制,运营成本低,交易规模大单位交易成本低,客户为大公司或政府机构信誉高,风险低)。
石油美元:石油输出国家因油价上升而获取大量的石油出口收入,却无法在国内消化这些石油收入,将大量石油收入存放在国际金融市场。因石油收入用美元标示,故把流入国际金融市场的石油收入称为石油美元。
绿豆汤煮多久在岸:交易双方有一方是居民的欧洲货币交易,如英国石油公司在伦敦向汇丰银行借入美元。
离岸:交易双方都是非居民的欧洲货币交易。离岸交易包含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交易的实际发生地与
交易的记录地相一致;第二种是交易的实际发生地与交易的记录地不一致。后一种交易是指交易实际发生在一地,但却记录在另一地。譬如,一笔发生在伦敦的欧洲货币交易,记录在某太平洋的岛国上的一家公司账上,后者往往是出于避税逃避管制等目的。离岸金融加大了本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当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部分货币可能会流向离岸金融市场,从而减少本国货币扩张的效果。而当本国货币紧缩时,离岸市场的资金又会回流。离岸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竞争性较高,在本国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管制的情况下,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本国货币的真实价值,并对本国国内居民的预期造成影响,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相关变量的变动。在本国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可以先放开离岸金融市场作为试点,对本国货币的供求和管理规律有一定认识后,再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兑换。
做市商: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做市场制度是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在做市商制度下,投资者向做市商提交交易的数量和方向,做市商收集了买卖双方的数量信息后报出价格,并有义务在其所报价位上用自有资金或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即有义务维护市场的流动性),做市商同时充当了交易者的角,通过买卖价差赚取利润,同时有效确保市场交易不因缺少卖家或买家停滞。外汇市场的两种制度,做市商制度和竞价制度
合同公证国际资本流动:和实际生产、贸易有密切关系的资金流动。
国际资金流:也可称为国际游资,指和实际生产、贸易、投资活动无密切关系,主要以获取资产差价和金融收益为目的而在国际进行的金融性质的活动。其特点包括,一、交易量巨大,不依赖于实体经济而独立增长。二、呈现批发市场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载体。三、衍生交易比重不断上升,交易虚拟化程度高。国际资金流动的效果是如何放大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发的、偶然的资金流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演变成大规模的体性的资金流动,资金流动因而能对全球经济发挥远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国际资金流动效果“放大”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品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其本身就具有放大资金控制力的杠杆效应。在衍生品交易中,较小数量的国际资金就可以控制名义数额非常大的衍生工具合约,从而对衍生品市场上的价格发挥很大的影响,并进而通过衍生工具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影响一国和全球经济。其次,国际上流动
的各种资金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使资金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充实力。例如主要活动于各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基金一般与银行保持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它既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进入一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也可以与某些银行达成协议,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得信贷支持,这些都扩张了原有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的冲击力。再次,国际资金流动中存在着羊效应。在短期国际资金的流动中,心理预期因素非常重要。某些有影响力的国际资金(例如大的对冲基金)的突然行动,可能会带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纷纷效仿,从而对经济构成很大冲击。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机构投资者就利用国际资金流动的
这一特点,故意将某一信息广为宣传,有意识地诱发市场恐慌情绪与随众心理,来实现其原有数量的资金无法达到的效果。
国际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有怎样的冲击:国际资金流动在促进全球金融一体化和提高全球福利水平的同时,也对各国内外均衡的维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国际资金流动加大了各国维持外部平衡的难度,频繁和大规模的资金进出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主要受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而需要在维持实体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稳定之间作出权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巨额资金流动引起的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会加大汇率的波动;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金流动会对一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冲击,某些以投机为目的的短期资金流动在极端条件下会引发货币危机。二、国际资金流动加大了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困难,外汇市场的大幅度波动会增加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各国间汇率和利率的联动关系,会使得一国微观主体的投资融资决策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像而不易把握,如果企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手段来降低风险,又会增加经营成本。三、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放大了交易风险,衍生品市场的保证金制度使得衍生品交易具有很高的杠杆性,随着合同标的价格的变动,合约价值的变动可能几十倍于所缴保证金,可能的盈利和亏损程度都很大。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属于表外业务,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存在客观困难。衍生工具的价格波动具有短期性、虚拟性和高度可逆性,它的剧烈波动会反过来影响标的产品的价格,从而将波动扩大到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威胁。四、国际资金的流动会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为了干预外汇市场而不
得不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出于对一国经济发展前景或者货币或贬值的预期,短期资本的净流量一直保持相同的方向且数量巨大,则会对国内货币供给和利率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和内部均衡。从长期看,国际资金流动如果引发货币危机或者其他金融领域的波动,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融资能力,家庭的消费能力都会受到打击。五、国际资金流动会将一国的经济波动传导到其他国家。在国际间利率波动趋同、资本市场存在联动的情况下,由政策冲击或投机冲击造成的一国金融市场波动会通过利率效应传导到另一国。这种传递可以是同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譬如,当两个国家货币保持相对稳定时,一国政策引起的利率变动会引起另一国相同方向的利率变动;又譬如,一国紧缩货币引起的资本市场萧条,会促使资金离开该国转向其他国家,带来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繁荣;(内部均衡、外部平衡、国际资金自由流动三元悖论拓展)等等。综上所述,在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缺少规则约束的情况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维持愈发困难。
外债债务指标:衡量一国外债承受能力的指标有,一、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比例通常应低于10%;
二、外债余额与年出口收入的比例,这一比例通常应低于100%-150%。衡量一国外债偿付能力的指标有,一、年还本付息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比例通常应低于5%;二、年还本付息与出口收入的比例,这一比例通常应低于20%。
陈泽宇个人资料
债务危机:一系列非产油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到期外债,由此不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债信严重下降,而且也使国际银行业陷入了资金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业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债务危机的成因,一是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外债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和资金短缺以发展经济,但国内的经济结构落后和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不能得到相应产出。二是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体系长期被发达国家左右,发展中国家因结构落后以出口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低廉,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其出口收入。三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低下,专业人才不足,加之政局动荡在国内宏观经济管理和外债管理上不当,外债使用效率低下。四是石油输出国大幅提高油价,非产油国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国际银行业对发展中国家贷款的盲目性和商业标准也助长了债务危机的爆发(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入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充裕的资金,贷款的区域集中到期时间集中促进了债务危机爆发)在危机爆发后,国际银行业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对重债国的贷款,并把这种贷款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原则结合起来,使贷款同受贷国的国际收支调解政策和经济稳定政策结合起来。对已到期债务重新安排偿还期和宽限期(多边谈判)。利用新的金融工具如债务回购(按一定折扣以现金购回其债务配合债务再安排使用)、债务转换(将债务转换成债券或股权加以出售)、债务交换(两种或多种不同债务工具的交换)等来缓和债务危机。巴塞尔协议:由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制定和修订的一系列银行业国际监督的行业规范的统称。巴塞尔委员会是在国际清算银行主持下成立的银行国际活动的协调机构。《巴塞尔协议》明确了银行业监督权力的母国当局和东道国之间的分配,并规定了为防止风险各银行应达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货币危机:广义上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狭义上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其明显特征是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后者不仅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的三个类别,一、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二、经济基本面比较健康时,主要由政治事件或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三、因为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蔓延型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染的三个类型的国家,一是货币危机发生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或竞争对手,贸易伙伴的进口短缺,竞争对手的出口压力。从而导致伙伴国或对手国的贸易收支发生变化,诱发投机攻击。二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潜在的经济问题(如汇率高估的国家)。投机资金会比较一致地对这些国家逐一攻击。三是过分依赖流入的国家。影响比较大的货币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机会一般都会调整或收缩其持有的外国资产,至少是存在较大风险的国家的资产。许多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当部分资金流出的现象,如果这一流出对该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影响,则该国也有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曼于1979年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在一国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带来外汇储备的流失和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导致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在投机冲击下
崩溃从而产生危机。
一、国内信贷扩张和货币危机,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M d稳定,货币供给由国内信贷D和外汇储备R两部分构成。在国内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内信贷持续扩张(如被政府用来融通财政赤字),该国居民就会通过向国外居民购买商品劳务金融资产来形成国际收支赤字,进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同步减少,最终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由于外汇储备有限,国内信贷的持续扩张最终会使货币当局耗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工具,如果一国对外汇储备水平设定最低限,则当外汇储备低于最低限时,政府将宣告放弃固定汇率制。随着国内信贷的扩张,当时间达到t0时,外汇储备耗尽,固定汇率制度必然崩溃。二、投机攻击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提前崩溃。
词语大全四字成语如果市场上不存在投机者,那么,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将仅仅是外汇储备随着信贷扩张而逐
渐消耗的结果。但是如果投机者在外汇市场上卖出本币,买入外汇以对本国货币进行攻击,
政府就会使用外汇储备来维护固定汇率,这就会加快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固定汇率制的崩溃。
如果市场上不存在投机者,那么到t0外汇储备耗尽,政府将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水平从
B点跳跃到C点,即本币出现大幅度贬值。之所以不在t c时刻之前发动攻击是因为此时如果
汇率制度崩溃,浮动汇率低于固定汇率,投机者反而会亏损。t c时刻之后,假定汇率为e’
时固定汇率崩溃,投机者在e’之前就买入外币资产,集体行为使攻击不断提前,直到t c时刻。从分析可以看出信贷扩张的速度越低,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也就越晚。克曼模型对货币危机的分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货币危机时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这两个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这一分析将国际收支问题视为货币供求的自动调整过程,具有浓重的货币主义彩。国内信贷扩张是储备流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是政府扩张政策将经济推向货币危机之中。(回顾三元悖论)第二,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备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爆发的一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预期只是使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提前,外汇储备存量则是决定汇率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第三,在政策含义上,模型最主要的结论是: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时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鉴于货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本面,投机性攻击只是外在条件,因此诸如从国外借款,限制资本流动等措施只能暂时性地稳定汇率,如果没有基本经济政策的调整,固定汇率制度最终仍将崩溃。
在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中,为什么当外汇储备耗尽时,在货币供应量并未变化时,本国货币会发生一次性贬值: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中,使用了弹性价格货币论的分析框架。在模型中,伴随着国内信贷的扩张,之所以货币供应量没有变化,是因为外汇储备不断被消耗,起了缓冲器的作用。当外汇储备耗尽时,如果国内信贷继续保持扩张,货币供应量就会上升,物价也会同步上升,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根据费雪效应(什么是费雪效应),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本国利率i也会上升。由于
实际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所以利率的上升会带来实际货币需求下降,在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出清要求本国物价水平发生一次性上升,从而降低实际货币供应量。弹性价格货币论使用了购买力平价作为汇率决定的条件,当本国物价发生一次性上升时,本国货币发生一次性贬值。(与之类似的一个问题是影子浮动汇率,之所以随着国内信贷扩张,影子浮动汇率会不断贬值,是因为如果汇率自由浮动,那么外汇储备就不会变动,进而国内信贷的每一次扩张都会带来货币供应量的上升,这直接引发了国内价格的弹性变动和影子浮动汇率的贬值)
影子汇率: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政府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下,官方汇率被扭曲。在这种情况下,由实际交易或经济基本面因素反映的外汇真实成本被称为影子汇率。这是教材中讲到的第二个影子汇率概念,这个影子汇率是指人们根据市场交易和经济基本面判断而得到的一种心理上的汇率,而不是现实中的汇率。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奥博斯特菲尔德等人提出的对货币危机的另一种解释。其核心思想是,投机者
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只要投机者认为能够通过对一国货币的攻击,使该国货币当局保卫固定汇率的成本足够大,以至于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并为投机者带来投机收益,投机者就会发动攻击。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由奥伯斯特菲尔德等人提出,该理论认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下,一国可能在没有实施扩张性政策、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突然面临投机冲击,投机冲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投机者对一国货币的冲击步骤往往是首先在该国国内市场上借入本币,再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如果攻击成功本币贬值后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投机者攻击的成本是本币借款的利息。预期收入则是持有外汇资产期间的利息收入,以及本币贬值所带来的收入。只要预期投机攻击成功后,该国货币贬值幅度超过上述两种利率之间的差幅,投机者就会进行攻击。政府提高利率以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包括:加大债务存量的利息,经济紧缩带来衰退和高失业,股票市场暴跌房地产市场价格低迷甚至经济萧条。维持固定汇率的收益包括: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一国经济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发挥固定汇率的名义锚作用,
遏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在对汇率的维持中获得政策一致的名声。对成本收益的权衡集中表范津玮
现为经济的合理开放性与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
的矛盾。第二代模型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
存在。经济中存在两种均衡,一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一种均衡
是贬值预期,当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投机者对外汇的购买和对本币的抛售将促使政府不断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直至最终放弃,这种均衡的结果就是货币危机。由好的均衡向货币危机的跳跃常常是一些与经济基本面完全无关的事件—黑子现象—所导致的。这些所谓的黑子事件经常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有关,当它导致贬值预期心理时,就会引起投机并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因此,这种货币危机又被称为“预期自我实现型货币危机”。第二,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预期因素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而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具体而言,在公众预期货币将要贬值时,货币危机的发生表现为一种恶性循环:政府提高利率维持平价,增加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加强市场的贬值预期,促进利率进一步上升。货币危机是否发生取决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动态博弈。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对政府放弃平价的成本只能推定为大致区间,在此区间内不断进行投机攻击。如果在政府捍卫评价其间有足以改变投机者预期的好消息来临,货币危机将被阻止;否则,政府将被迫进行贬值。如果基本面因素(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实质性的恶化,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因此,虽然投机的发生可能和基本面无关,但是应对危机的过程往往会导致基本面发生变化。第三,政府防范货币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提高政策的可信性。可信度越高,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提出了预期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危机理论的解释力,但它没有解释攻击实际上是怎样开始的、预期由什么因素决定,也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意见)
亚洲货币危机爆发的背景:长期的固定汇率和本币升值,当本国和挂钩货币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背离时,本币就会高估或低估;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流入,与美元挂钩的各国货币随着美元升值而对其他货币发生实际升值,各国出口的产品以半导体等初级产品为主,随着主要出口对象国日本的经济停滞,加上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这些因素导致亚洲各国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为弥补经常项目赤字,又因为固定汇率制度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亚洲国家的国内外利差扩大,高利率诱使大规模的外资流入,为了鼓励外资亚洲各国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相结合的策略,为短期资金的投机供给提供了有利条件;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金融机构借入外币贷出本币短借长投,增加了汇率风险和偿债风险。大量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进入房地产等高风险的长期投资项目中,推动资产价格上升,造成了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亚洲各国的金融机构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各国都没有关于存款保险机制等方面的法令法规,也没有要求金融机构遵守国际通行的会计和审计准则,而且缺乏对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政府信用下降,政策可信性受到怀疑。亚洲各国政府在干预市场和捍卫本币之前出现了政策失误和反复无常的现象,人们对政府信用度的怀疑直接破坏了固定汇率制的基础。
亚洲货币危机的解决措施:汇率制度的变更,由固定汇率转换为浮动汇率制,货币贬值刺激出口、抑制进口,贸易赤字不断缩小。贬值缓解了汇率高估的压力,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流失。贬值加强了国际组织对危机防治的信心,并加大了援助力度。汇率水平经过巨幅贬值之后,1998年6月后国际金融市
场的资源配置和平衡能力发挥作用。浮动汇率制度恢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各货币当局能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促进经济发展。(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对汇率的调控,这样既能使汇率制度更有弹性,又能保持管理当局对汇率水平的主动权;一旦发现危机端倪,越早变更汇率水平越有利,不仅能减少外汇储备的流失,还能让本币汇率在市场力量下尽快回到均衡水平,有利于危机的缓解。中国大陆汇率管制,新加坡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结合为国际游资的进出提供了方便之门。货币危机后,亚洲各国终于意识到国际游资的严重危害,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资金流动的管制(管制的主要措施包括:限制远期外汇交易和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禁止非本国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化为投机活动的融资活动;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度的外汇敞口,或是对外汇敞口设置时限;对所有短期资本流入征税);金融体系改革,短期内的金融体系重组(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直接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直接接管或关闭金融机构并这里专门机构实施重组、设立金融重建局和专门处理银行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来帮助问题严重的银行使之能恢复创伤并重新发展),长期内加强金融体系监管(完善金融监管的主题设置;执行明确的监管原则,加强监管水平)。(课本P249,背诵)
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危机,指2007年发生于美国,后又蔓延到其他许多国家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主要是因为在房价看好,金融机构为逐利而发放过多的房屋抵押贷款,并利用金融创新成倍成十倍地扩大自己放贷能力和房贷(证券化)流动性而引起和蔓延的。
次贷危机的影响,解决方法,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