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认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幼儿园区域活动,正是给幼儿构建了这样一个自主地去探究的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国幼教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活动区正在被各个幼儿园普遍接受并使用。在幼儿园活动区中,影响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材料的投放。由于儿童在活动区中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发展,因此,就有必要了解目前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投放,材料投放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当前,教师在如何合理地投放活动区材料的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
1、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
材料应该要经常更换,是大多数老师畅谈投放经验时最常谈起的。然而,据调查显示,繁重的工作量直接影响了教师投放的材料的数量和更换频率,也影响了活动区教育的质量。
因此,一些幼儿园的活动区材料已经十分陈旧了,有的已经损坏,却还在给幼儿继续使用,不能够定期流动、更换,这样的材料很难吸引幼儿的兴趣。
2、投放材料缺乏探究性和引导性。
当前很多教师在材料的探索性上往往存在误区,将探索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造成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没有对幼儿的心智提出积极的挑战,使区域活动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投放的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不能引发幼儿探究的行为,这样的材料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例如:在认识时钟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给幼儿投放一个用硬卡纸做成的时钟,让幼儿依要求拨出不同的时间,这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不具有探索性。正确的做法是给幼儿提供钟面、时针、分针、数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时钟。这就是充分具有探索性的活动,但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略。
3、投放材料缺乏目的性和层次性。
一些幼儿教师,在对待活动区教育和集体教育上,常常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做法,忽视了活动区教育创设评价等各环节存在的差异,材料的投放不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教育目标、活动目标进行投放,而是教师自己的想法。因此很难真正满足幼儿的需求。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所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投放上缺乏思考和策略。例如,对于一些活动区材料的教育目的,教师的计划是“通过……,培养儿童对应的能力”等。采用目标评价而不是过程评价,使得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摇摆不定,对于材料是否有效果也难以评价。这也直接影响了投放的质量。而且,如果把活动区教育变成集体教育活动的翻版,那么活动区教育就失去了自己的特。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总体原则
1、材料投放要有的放矢
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阶段性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时,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力求
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如在小班投放串珠、系扣子等活动材料,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计算方面的间隔排序。例如,如果主题是《苹果和橘子》,那么在美工区可以提供纸和笔、毛线、碎布、剪刀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来给水果宝宝穿新衣,进行自由创作;书区收集投放有关水果、蔬菜的书、挂,让幼儿阅读欣赏。
2、充分挖掘材料的游戏价值
从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角度来说,游戏行为是成熟指导下的自发动作练习,提供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练习。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促进了感知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想象能力的提高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从社会性角度来说,游戏既提供了儿童交往实践的机会,又促进了儿童社会交往关系。就情感发展来看,“赋予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帮助儿童控制情感的冲动性以及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也产生于游戏中。游戏对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体验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这些恰恰是集体活动的弱项,优势互补。教师高结构投放教育性材料,为的是能够达到其中一种教育日标。而必须要考虑的是,这些教育目标哪些必须要通过结构化的设计来实现,哪些未必一定要通过这样高结构的投放方式就可以达到。总之,要让儿童去控制材料,而不要使儿童被材料控制。
3、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投放的材料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教师在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美工区绘画材料的投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蜡笔、水彩笔、签字笔、铅笔、水粉颜料,空白纸,添画等,能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能力弱的选择蜡笔作画同样可表现主题和内容;能力强的可选择用签字笔直接作画,把握不好的幼儿可用铅笔作画,出错后可以加以修改。总之,小班的结构区适合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建构能力增强。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4、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陶行知先生早在3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空间”,并且他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幼儿来说,创造力正孕育在新颖奇特的幻想中,幼儿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而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因而,要体现探究性,教师应该在制作“半成品”上下功夫。有的教师给幼儿投放一个用硬卡纸做成的时钟,让幼儿依要求拨出不同的时间,就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不具有探索性。而给幼儿提供钟面、时针、分针、数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时钟。这就是充分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因为在组装时钟时,幼儿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数字怎么安排,时针与分针如何协调,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不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