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苏花阅读及答案
【篇一:阅读理解】
>当春姑娘第一次降临人间的时候,花娘娘也领着她的孩子——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和山苏花来到大地上。她嘱咐孩子们要争取在人间开放出最美丽的花朵。于是牡丹、荷花、菊花、腊梅都争先恐后,要力争向人间献出第一枝鲜花。但是山苏花却没有这个决心,她想:“何必抢着第一个开花呢,迟开早开还不是一样开。何况大地上从来就没有开过花,要做一个发明家,我可没有这种兴趣。”
在花姊妹中牡丹是优胜者:她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就向人间献出了一枝枝鲜红的、雪白的、碧绿的鲜艳花朵。山苏花见了惊奇的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我要是有这么一朵花该多美呀!??可是春天的光辉已经被牡丹夺去了。我等到夏天再说吧!”
夏季来到了,太阳向大地撒下了万道金光。山苏花不满地说:“哎呀呀,这么厉害的太阳怎么得了!谁要在夏天开花,准得被晒死!”可是荷花这时候却向人间献出了她美丽的蓓蕾。于是山苏花又赞叹地说:“我真傻呀,在夏天开花该多好啊!??唉,迟了,只有等待秋天了!”
金的秋天到了。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山苏花一味赞赏着秋天的风光,有些陶醉了,她渐渐眯上眼睛,沉睡在金黄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直到秋菊缤纷的时候,她才睁开矇眬的眼睛。她又叹息道:“唉!多倒霉,又错过好机会啦!??算了,干脆到冬天再说吧!” 可是在严冬,只有坚强的腊梅冒着凛冽的风雪,给人间送来芳香。山苏花却蜷缩着身躯,埋藏在枯草丛里。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见过山苏花开花哩。
1.在这篇文章中,当第一个发明家的是:
a 山苏花 b 牡丹花 c 腊梅花 d 秋菊花
2.山苏花没有在春天开花的原因是:
a 她想把这个机会让给牡丹花。
b 她不想做一个发明家。
c 她想在夏天的时候开花。
d 春天的光辉已经被牡丹夺去了。
3.山苏花没有在夏天开花的原因是
a 荷花在夏天的时候开花了。
b 她喜欢太阳撒下的万道金光。
c 她怕被太阳晒死。
d 她很傻。
4.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总分的顺序 c 空间顺序 d 事情发展的顺序
5.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见过山苏花开花,是因为:
a 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没来得及。 b 气候太恶劣,不适宜她开花。
c 她要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d 她总在借口逃避,错过了机会。
6.这篇文章不能告诉我们的是:
a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b 时间是一条小河,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_______________
一只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小蚂蚁听了很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了,我多伟大!得赶快回去,向伙伴们炫耀一番!”于是,他调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飘落在一片汪洋之中。
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脱险,一面叹息道:“唉,真
可怜,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1.地球上最大的洋是:
a 北冰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2.“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了。”是因为:
a 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是在地图上。b 小蚂蚁是在做梦。
c 小男孩说错了。 d小蚂蚁拥有强大的力量。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小蚂蚁没什么本领。b 小蚂蚁的本领很大。
c 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在地图上只有一点点。
d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4.给文章加一个题目,比较好的是:
a 伟大的小蚂b 小男孩与小蚂蚁
c 爱幻想的小蚂蚁 d 聪明的小男孩
(三)小猴挖井
小猴居住的地方离水源很远,用水比较困难,于是它准备挖一口井。
第一天开始挖,挖了几尺深,没有水;第二天它挖了几尺,还是不见水;第三天又接着挖了几尺,可还是看不见水。
小猴累得气喘吁吁,它索性撂下铁锹不干了:“原来此地没有水。”
猴妈妈知道了,接过小猴手里的铁锹,在它挖过的洞里只挖了几下,一股清凉的水就涌了出来。
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事,如果缺乏恒心,就前功尽弃,是实在太可惜了。
1.小猴没有挖到井水水的原因是:
墩怎么读 a 小猴太懒惰了。
b 小猴没有力气。
c 小猴缺乏恒心,没有坚持到底。
d 井水太难挖了。
(四)桥
弯弯的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像巨人一样稳稳地屹立在江心。桥下是终年流不尽的江水,桥上从早到晚是过不完的行人。过桥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拱桥?然而,桥是值得赞美的,我要赞美这平凡的桥。
我赞美桥的朴实。比起那几十层的高楼大厦,也许它算不上雄伟;比起那玲珑的建筑物,
也许它算不上精致。然而,它朴素、庄重。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衣,但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不管人们把它安置在哪里,它总是默默地在那里承担着自己的义务,尽自己的职责。它把为人们开辟一条伸向彼岸的通道,当做最大的快乐。
我赞美桥的勤劳。清晨,拱桥迎来了第一辆早班的汽车。深夜,桥上闪烁的灯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夜班工人。每日里,无数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流水也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它。然而,它从未有过一点倦怠,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它只是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我赞美桥的无私。桥,是通向目的地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到达终点而欢欣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曾经走过的桥,而桥却无私地把自己贡献给人们,甘当人们的垫脚石。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像桥一样辛勤。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不辞辛苦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我们作业本上的条条批语,个个红钩,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自己。老师像桥一样无私。如果将来我
能取得一些成就,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贡献了一切。
1、从文中出“形容数量极多”意思的成语。
a不辞辛苦 B 千辛万苦 C 成千上万d 驰名中外
2、桥不具有( )的品质。
a 朴实 B 辛勤 C 无私 D 真诚
3、第五自然段中“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这一段是按照 ( ) 方法写的 A 总分 B 倒叙 C 总分总 D 对话
4、文中把老师比作()
A石 桥 B 老 师C 桥D 蜡烛
5、短文状物喻人,下面不是赞美老师的是
A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B俯首甘为孺子牛
C是孩子生命中引路人,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D专门出错误的人
【篇二:阅读理解】
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说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
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发布评论